> 文章列表 > 厚葬不如薄养典故

厚葬不如薄养典故

厚葬不如薄养典故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载:

子路问于孔子曰:“伤哉!贫也。生而无以供养,死则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心,斯谓之孝乎!敛手足形,旋葬而无椁,称其财为之礼,贫何伤乎?”

这则故事可以看出,仲由虽对父母尽力尽责的实行赡养,但想起父母没能够在生前享受到好的衣食,仍然非常的内疚。他对孔子说:“伤心啊!太贫穷了。父母活着时没有什么好东西供养他们,死后又没钱为他们办好葬礼。”孔子教导他说:“活着时生活虽然清苦,但尽力让他们欢乐,这不就叫孝顺吗?死了后收敛他们的遗体,随即安葬,虽然置不起外椁,但尽其财力举办葬礼,虽然贫穷又什么可伤心的呢?”

同样在《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还有这样两段记载:

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孔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子路出,孔子曰:“又多乎哉!逾月则其善。”

故事说的是一个鲁国人在早晨进行祥祭,而到了晚上就欢乐地歌唱起来,仲由因此讥笑他。孔子说:“仲由,你要求别人真是没完没了。服三年丧也算是很长的了。”仲由出去后,孔子又自言自语地说:“还差一个月就满三年了,这一个月不算多啊!过去这个月再高兴就更好了。”

第二个故事则说:仲由为其姐姐服丧,到了可以除去丧服的时候仍未除。孔子问他:“为什么还不去掉?”仲由说:“我没有兄弟。(只有这个姐姐)因此不忍去掉呀。”孔子说:“行路之人都不忍。先王制定的礼仪,超过了的要屈从,达不到标准的希望他达到。”仲由听后,便除了丧服。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礼,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闻之,遂除之。

从中可见仲由对待父母姊妹去世之后,其哀思怀念之情至深,孝道之理的一贯坚持与重视。

另外在《礼记·檀弓上》上则有这样一段记载。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仲由说:“我听先生说过:举办丧礼时,与其哀思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不足而哀思有余。举行祭祀时,其与恭敬不足而礼节有余,不如礼节上不足而恭敬有余。”不难看出,仲由一贯主张坚持老师教导的“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厚葬不如薄养”。让身为人子者,应及时行孝、尽早行孝。等到父母去世以后,再想尽孝是不可能的了。有的人,父母健在不尽赡养义务,对父母恶言冷语,父母死后,大搞排场,举行的葬礼轰轰烈烈,邀请的宾朋四面八方,其目的说白了就是广收礼金,失去了祭不足而哀思余的孝道传统。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老人家活着的时候不闻不问,到故去的时候就大摆筵席,老人火化的队伍还要找上许多小轿车,浩浩荡荡好不威风。这样就违背了孔子与仲由所主张的“祭之丰不如养之薄”、“厚葬不如薄养”。对这种孝道异变现象,仲子若泉下有知,一定会冲冠一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