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上善若水八个品德

上善若水八个品德

上善若水八个品德

上善若水。(虚而不实,故有大用)(重在“流”字)(渊兮似心)

1、至高的品德像水一样。

2、“一阴一阳之为道,继之者善也”此之善谓之“顺道而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1、此番表述就是讲的“天长地久”的象,不自生也。

2、“水往低处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3、此之谓水之二德。发挥到人事就是“水之七德”如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之七德)

1、居善地:最底下的位置,也可以说的“一线”。何以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姿态越高的人,地位越高的人,往往最“孤独”也最“危险”。故“水下而安”。有人云:“见水之象,则知善地在下不在高”。

2、心善渊:居下而不怨,不羡慕,不嫉妒。离中需,心善渊。海量也。何以?当知“吃亏是福”,“得便宜处失便宜”的道理,因为\"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心若守此便小成于《金刚经》云的金刚不坏之心,破万法而守一心。

3、与善仁:一视同仁,无分别。谓之“不仁”。不管好人坏人都有一口水喝。

4、言善信:信潮,水镜。水性“一以贯之”。潮起潮落,皆在时。“倒影”如实反映“现象”,不修饰,不遮丑。

5、正善治:面面俱到,不留一物体。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水。而且水永远是水平的,以“水”为参考系,衡量一切事务。去除偏袒,不有私心,“一碗水端平”。而这其中的“平治”重在一个“平”字。可是多少人因为“读死书”而不去仔细想想什么才是“平”而闹出了不少的冤枉。“端平”与“寒心”之间又有多少人情练达之事。这里还有反思一点,就是“是水去找的生命,还是生命去找的水才能百无遗漏呢?”

6、事善能:“水以载物为形”引申为无所不能,所以人要在自然中磨练,同时也要适应自然,所谓“因地制宜,和光同尘”。

7、动善时:夏热而气化,冬寒而结冰,陡而速,艮而止。不固守原有的形态,而是按照时节、环境而灵活变化。不意气用事,不想当然,顺应自然规律,进退有序。所以水顺应自然,该动时动,该止时止。

夫唯不争,故无尤。

1、因为有不争的,故而无咎。

2、利万物而而不争,又居于恶下之处。天长地久之象,故而处事无咎。话说无咎应该是或儒家或周易的最高最求吧。无咎者,得善终尔。

总结:

1、综上所述,本章就是讲的水。上一章讲的是“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其实“天长地久”就是个“无象之象”。而这一章老子给我们一个具体的象及“水”,其实水也是一个“无象之象”,他没有形状,虽然看到了会认识,但是好像怎么说也说不清楚。而正是因为这种“虚”的性质,使得他的性质很符合“自然”。所以以水为象,便能感悟出“自然”的“善”出来。不是说“水”像“道”,而是说“水”像“道之用”。

2、“水性无咎,重在不争”,这是最后的结论。发挥出来就是七大水德,而我们不应该分开看这七德,他们本事一个东西,就是“虚其心”或“不自生”。牢记这个就不需要那么麻烦的看这七个东西了。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哪怕有那一霎那的“虚其心”,也会让我似有所悟。而也正是这一点的存在,所以我们会“内疚”。孔子说“安心”。便是我们意识到违背了什么,从而不得安心。这个东西就是“道之用”或“水之德”。

3、还有一点启示就是:“水之德在变在流,因知时尔”,我们不可以不变,不要把“以不变应万变”作为你的借口,以我们的智慧很难驾驭这句话,往往弄巧成拙。最后,水的变化和流动的本质仍然是“虚而不实”,一切不离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