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近忧的前一句话是什么
前一句是:人无远虑。整句是: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 卫灵公》
原文选段: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释义: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殷之辂:辂,音lù,天子所乘的车。殷代的车是木制成,比较朴实。 韶舞:是舜时的舞乐,孔子认为是尽善尽美的。 放:禁绝、排斥、抛弃的意思。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孔子应是在强调未来规划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了追求,有了规划,他就会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不仅保证了他能完成这个目标,而且还能在这个过程完善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行事顺利。
而如果没有长远的追求,对自己没有要求,行事散漫,干什么事都不能认真负责,那从现在开始他就要面对别人的责难与刁难。
人物成就影响: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学生多至三千人,从《论语》书上看来,他教导学生的只是人生日常所必经问题的解答,以及人与人相处所必备条件的阐明。其道合理而平凡,易知易行;然而用之于身则身修,用之于家则家齐,用之于国则国治,用之于天下则天下平。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他积极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克已复礼为仁」,阐发了忠恕之道、孝悌之本和礼乐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