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不争是什么意思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能以礼让来治国吗?这有什么困难呢?不能以礼让来治国,礼用来干什么呢?”
《荀子·礼论》「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左传·襄公十三年》:“让,礼之主也。”
《左传,昭公二年》:“忠信,礼之器也;卑让,礼之宗也。”
《左传·昭公十年》:“让,德之主也。”
礼让,德也
邢《疏》云「“礼”可以节制民心,“让”就是“不争”;统治者倡导礼让,百姓不争,治国也就不难了。」
六尺巷
话说清代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张英,是安徽桐城人。其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家为邻。一次,吴家修房盖屋,越界侵占,于是为界墙问题与张家争执起来。此时,张家驰书赴京,要张英出面干预。可是这位肚里能撑船的宰相,不仅没出面干预,相反寄回一首诗,规劝家人处理好邻里关系。其诗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礼让则无争
张家见诗明理后,遂撤让三尺。吴家见此深受感动,亦向后退让三尺。留下的这六尺地,后人称之为“六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