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川的由来和来历

川的由来和来历

川的由来和来历

四川,有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是说四川本指四川境内的四条大河:长江,嘉陵江,岷江,大渡河。

我原来也以为如此,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

四川其实是指古时行政区划的一个合称。这个要从唐朝说起,根源是在这个“川”字的来历上面。唐太宗贞观元年

(公元627年),废除了秦汉以降的州、郡制,将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益州(大致是今天成都平原)改为剑南道,而将原来的梁州(大致是今天陕西的汉中盆地)改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23年

(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就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

(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

(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

(公元1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

(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

(后改潼川路)、利州路

(州治广元)、夔州路

(州治奉节),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川省\"名自此问世.

四川:以益.利.梓.夔(川峡)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