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孙子》十三篇,通读一遍不需要花什么时间,但是要好好领悟其中的思想,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孙子》是一个完整的军事体系理论,但是对普通读者来说,指是兴趣而已,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句“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后者众所周知,前者一般人较难理解。“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是《孙子》火攻篇的名句。 意思是说不到危难的时候不要轻易发动战争。
君主不可以因为一时的愤怒就轻易发动战争,为将军者也不可以因为一时的不快而出兵作战。对于国家有利益的时候才能参与战争。以感情代替理智,考虑不当,计划不周,其结果必败无疑。
君主的一个错误决定会丧失江山,将帅的一个错误命令会导致全军覆没。
气可以消,忿可以平,怒气过后可以转怒为喜,但国家一旦灭亡后就不复存在,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人们也不能够重新活过来了。
作为君主、将领,切不可意气用事、轻举妄动,应以国事为重、大局为重,冷静地处理国务和军机大事。
它劝告强硬派,不合于利而止,强硬必得当前之小利,损长远之大利。
这句话还说主强硬派不要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只想着了主权不容商议的原则性没想着捍卫主权手段的灵活性。
原则性不意味着必须强硬,灵活性不意味着以损害主权来换取和平环境。
不要老想着打打打,须知非危不战,人民的命运,人民的安定生活再不可随便被战争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