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南昌最古老的城区

南昌最古老的城区

南昌最古老的城区

一、南昌城区的建设史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南昌老城,不大。东起现八一大道,北至现阳明路,西到赣江边,南到现绳金塔。

南昌城始建于西汉初年。前201年,置豫章郡,据说是灌婴筑豫章城,故又叫灌婴城,但也有罗殊等多种造城说。

以后,南昌城的城建脉落不甚清楚。南昌老城虽然早就建立,但多是些易遭水淹水冲的土围子,洪水冲垮了又再垒起来。只是后来,特别是唐、明两朝才得重大建设。

唐初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第22子,分封在南昌,造滕王阁,于是产生了王勃的《滕王阁序》。

南昌滕王阁

到了晚唐,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定都金陵,从937年至976年,历经先主李昇、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三代,共39年。南唐最盛时有35州,地跨今江西全境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一部,人口约500万,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

955年至958年,后周三度进攻南唐,寿州一战,南唐军队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柴荣自请去年号,对后周称臣,尽献江北之地,请划江为界。为避后周锋芒,李璟把都城从金陵迁到洪州(南昌)。他任命大弟李景遂为洪州大都督,在南昌大兴土木,修缮城墙,拓宽街道,营造宫殿,3年之后,终于完工。961年,李璟迁都洪州,称南昌府,南昌成为南唐的国都。但是,李璟在南昌只呆了短短4个月,就死在南昌。继任的唐后主李煜又把皇都迁回金陵,却仍诏命林仁肇为南都留守兼南昌尹,即使在972年,李煜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鸠杀林仁肇后,南昌作为南唐的南都,在建制上一直持续到976年南唐覆亡。这样。除了那4个月,南昌作为南唐名义上的首都前后17年。

南唐中主李璟曾经把南昌作为都城建设过一段,但那时亡国在即,城市建设多半围着皇宫来。而且,经过1000多年的时间冲刷,皇城的城墙、东湖边的皇宫(长春殿)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东湖西岸有一条为李璟进城时开道的环湖路,叫“鸣銮路”,现广场附近有一个地地名叫“皇殿侧”。

这段作为南唐首都的历史时间虽短,却留下深刻影响,除了南昌城的建设外,也推动南昌成为当时的“艺术之都”。李璟、李煜父子治国不行,却酷爱艺术,在南昌设立一批机构,庐山书院是当时的最高国家学术机构,翰林图画院是皇家画院,集中了一批顶尖画家,如:董源、巨然、贯休、徐熙、徐崇勋、徐崇嗣、徐崇矩、蔡润、李颇、艾宣等[1]。南昌的艺术达到空前的繁荣,并为南昌植下扎实而深远的文脉,以后八大山人、黄秋园、陶伯吾等艺术家无不传承了这种文化基因。

到了明代,明代宁王封在南昌,南昌得以兴修堤坝,疏浚洪水,砖砌的城墙和城门,老城的规模、格局才得定型。从明代那以后,除清康熙年间重建德胜门、广润门外,南昌的城门和城墙几乎没有再修建过。

二、南昌老城的城区格局和街巷肌理

南昌城处于赣江、抚河的交汇处,处于赣、抚两河与鄱阳湖的结合部,江河环绕水相伴,半城江景半城湖,这样的地理特点就造成南昌城水多、湖多、坡多,沙洲多。老南昌人挂在嘴上炫耀的有句话:“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说的就是旧时南昌的城区格局和地形地貌。

南昌老城图

据说,南昌老城到明朝的时候,才像模像样像个城,城墙是砖砌的,城门有了七个。为什么是七个城门?有一种说法是宁王的缘故。《周礼》规定,皇帝享九鼎(就是八菜一汤),王享七鼎(六菜一汤),士大夫五鼎至三鼎。帝都对应有九个城门,如北京,除外城和皇城,内城的城门是九个。“九门提督”就是负责九个城门的安全、保卫京城的城防司令。杭州是南宋的都城,说是有十个城门,但清波门是个排水涵洞,没有守卫,实际上还是九门。南昌在明代是宁王封地,是个王城,故有七个城门。对于这种说法,有些历史学家并不认同,但是,南昌的七个城门是存在的,南昌人对“七门”还有很深的情感。这七座城门是:

1、进贤门,在今永叔路、雩都街(系马桩)、绳金塔街交汇处。城门外农田菜地多、坟山墓地多,从早至晚,运肥挑菜的、送葬扫墓的,川流不息。故有“挑桶卖菜进贤门”、“哭哭啼啼进贤门”之俗谚。此门原名抚州门,王守仁发兵平叛,就是从抚州门进南昌的,平叛后抚州门改名“进贤门”,贤者由此进城。

南昌绳金塔

2、永和门,又名澹台门、坛头门,位于今八一大道、叠山路、南京西路的交汇处。当年这一带人烟稀少,地处荒僻,故有“冷坛社庙坛头门”的俗谚。城门内设有仙人黄紫庭台坛,洪水泛滥时节,道士便登坛作法,镇压水患,为民祈福,故有“登坛作法坛头门”的俗谚。王阳明平叛后改名永和门。为什么叫“澹台门”?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学生,字子羽,鲁国人,比孔子小39岁,体态和相貌丑陋。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澹台灭明学识渊博,德行高尚,想想看,春秋时期的江西、南昌,是多么荒凉艰苦,可澹台却来到这里办学,传播孔子的思想,在南方播下文明的种子,在北方也传开良好的名声。孔子听了,很感慨,自我检讨,说:我凭语言看人,结果看错了宰予;我凭长相看人,结果看错了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羽”就是澹台灭明,而“宰予”也是孔子的学生,利口善辩,能说会道,孔子对他的印象很好,后来发现他不仁又懒,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气得说朽木不可雕也。澹台灭明死后就葬在今南昌二中校园内。为了纪念他,他坟墓附近的城门就命名为“澹台门”了。

3、顺化门,位于八一大道、孺子路的交汇处,城门附近有羊子巷、金盘路,是当年进出城的主要通道。传说建造城门时,掘得一尊琉璃佛像,故又名琉璃门。城外有练兵的大校场,故有“刀枪剑戟琉璃门”之俗谚。平定宁王叛乱后,在大校场召集万民训话,要求大家做有教化的顺民,城门改名顺化门。

4、德胜门,原名望云门,位于老城最北端,在今胜利路北端,城门外即今八一大桥,城门外的右侧原有一片宽阔的沙地,旧时作为刑场之用,故有“杀人放火德胜门”、“凶神恶煞德胜门”的俗谚。王阳明在樵舍与朱宸濠展开战斗,得胜后就是从德胜门进入南昌的,故有“将军凯旋德胜门”之说,阳明路也因此而得名。60年代初,郭沫若来南昌观看赣江风光,吟哦到:“八一大桥八一路,东风万里赣江边”,说的就是这一带的风景。

5、惠民门,在今船山路与南浦路(原普贤寺街)交汇处,又名寺福门,因为门内有水灾后向灾民施舍粮食的惠民仓,又有普贤寺。老南昌城里有三座名刹:佑民寺、圆通寺和普贤寺。南昌人的三件宝:除了佑民寺的大铜佛外,铁像和铜钟都是普贤寺的。“寺福门”就来自普贤寺和惠民仓的合称。烧香拜佛的,运粮送货的,各地的货船都是经抚河在此门上岸,络绎不绝,因此有“千船万帆惠民门”和“烧香拜佛寺福门”之俗谚。

6、广润门,又名柴步门、桥(翘)步门、广货门。位于今船山路、棋盘街、直冲巷的交叉处。钱、盐、粮、布等各式商店鳞次栉比,云集在城门附近的棉花市、带子巷、塘塍上一带,是四方货物的集散地,铁柱万寿宫也在附近,推车的、挑担的商贾小贩川流不息,故有“推进涌出广润门”的俗谚。

7、章江门,又名古昌门,位于老城最西端,在今章江路西端和榕门路的交汇处,今省教育出版社的位置。“章江晓渡”就是指章江门外赣江之滨的景色,此处江面宽阔,江水平缓,沙洲点点,飞鸥翔集,秋水长天,景色宜人。城门边上就是南昌最高行政长官藩台的官署,城外不远处便是滕王阁。滕王阁前建有“接官亭”,往来官员都在此上岸或登船,故有“接官送府章江门”之说。

南昌城的这七座城门有三座位于赣江边上,即章江、广润、惠民三个城门的外面均有渡口,以章江门外的码头为最大,广润、惠民二门外为原抚河支流汇入赣江处的渡口。

“九洲”包括:新洲、潮王洲(朝阳洲)、大洲(并入潮王洲)、打缆洲、杨家洲、新添洲、黄泥洲、黄牛洲(并入黄泥洲)、里洲(现已填河成陆)。

“十八坡”包括:傅家坡(今傅家坡巷)。凤凰坡(位于今中山路西端,现凤凰坡小学西侧)。骆家坡(广外茅竹架附近)。戴家坡(今戴家巷)。十家坡(今十字街)。总镇坡(位于中山路西段,今铁街东端的戏服店地段)。铁树坡(今十字街)。十八坡(今前进路中部)。槐树坡(后改名槐树巷,今邓家巷)。帅家坡(今爱国路)。乐家坡(今高家巷,在滕王阁对面)。秥石坡(今犁头嘴街,位于广外)。金鸡坡(位于广场东路、金盘路一带,旁边有坡头街)。桃树坡(位于象山南路、六眼井以南,都司前街口)。跃龙坡(位于象山南路、高桥南头,今附近有高桥商场)。灌木坡(位于蓼洲街附近,今街名为“坡头上”)。煤炭坡(在今煤炭街)。黄泥坡(在塘塍上)。

南昌城内在东汉时期原本就只有一个湖:东太湖。湖面约13公顷。原和赣江连通,《水经注》:“东太湖,十里二百六十六步,北与城齐,水至清深,鱼甚甘美,南缘回折至南塘(艾溪湖东),通章江(赣江古称)。”南昌历史上水患多,老涨水,每逢涨水,赣江水便涌入东太湖,东太湖就泛滥成灾。上个世纪50、60年代,南昌市区的人还坐脚盆在街道上划水。于是,人们便把赣江与东太湖分隔开来,以断绝水患,东太湖就成了城内湖[2]。

东太湖成为城内湖之后,湖面上又陆续建了三座桥,即三道桥、状元桥、灵应桥,一个东湖也就分隔成四个湖:

799年(唐贞元十五年),东湖上建了第一座桥,洪恩桥,就是今中山路三道桥,将东湖的西南边一部分隔出去,称为西湖。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东湖上建了第二桥,广济桥。后来,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赣州大庾人戴衢亨在多次试举都名落孙山后,仍不懈努力,最终考上了状元。广济桥也就改名叫状元桥。

同年,也在1619年,在水观音亭附近又建了第三座桥,灵应桥。这样,灵应桥北边的湖面叫北湖,桥的南边的叫南湖,状元桥南边的水面,也就是原有东湖剩下的湖面仍然叫东湖。至此,南昌城内的一个东太湖演变成西湖、东湖、南湖和北湖四个湖。

有人问啦,明明是四湖呀,怎么说“三湖九津通赣鄱”呢?可能这 “九津”和“三湖”都是虚指,说南昌城的码头多,湖泊多,而这些湖泊都是与赣江相通的,不说别的,就说铁柱万寿宫的那口井,也是与赣江水相通的。

现在,城墙没有了,城门都不在了,坡呀,洲呀,湖呀,许多也变化了,也没有必要恢复,但注意保住地名,保持记忆,留下乡愁。

三、南昌老城的兴衰发展

南昌城历经多次战火。

明初陈友谅40万军队打南昌,虽然久攻不下,并终败于鄱阳湖,但南昌城也遭受极大破坏。

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第四代宁王朱宸濠反叛,进军南京,一路下九江,占南康(今星子),正在攻打安庆之时,王阳明攻占南昌,迫使朱宸濠回师与之交战,仅43天,宁王兵败。滕王阁在这场战乱中遭到破坏。

1648年(清顺治五年)3月15日,清军围攻南昌。明将金声恒、王得仁为了守城,放火烧毁民房1000余家,滕王阁亦付之一炬。10月,清兵用红衣大炮轰开南昌城城墙,城破。清兵涌入,开始在东湖屠城。金声恒身中两箭,投入帅府花池自尽,王得仁左突右冲地杀到德胜门,杀敌数百,最后被俘后被杀于德胜门外。江西新建人徐世溥(1608-1657)曾写《江变纪略》,记录了当时的血腥与残暴。

1853年,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军赖汉英攻打南昌,城墙高大坚固,清兵死守,围城93天都未能破城。赖汉英烧毁滕王阁,用地雷炸毁城墙和德胜,仍然没有攻入南昌城。

1926年,北伐军进军南昌,守城的北洋军阀邓如琢、岳思寅为阻止北伐军入城,下令在广润门、章江门、德胜门一带民房纵火,大火烧了三日,滕王阁在这次大火中又被烧毁。

国民革命军进驻南昌,正式设立南昌市,从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开始改建旧城。国民党南昌市长伍毓拆城墙修环城公路,南昌城墙、城门全部拆除,在原城墙地基上改建的马路走向大致是今沿江路、永叔路、船山路、榕门路、阳明路和八一大道。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昌市区。省长邵式平一进城,就指出南昌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必须及早研究城市建设问题。1949年年底,南昌市建设研究会成立。1950年7月30日,改组为南昌市城市建设委员会,邵式平任主任。1951年8月1日,南昌城的八一大道开工,到19点55年竣工。

八一大道及建筑反映了建国后南昌的城建成就,代表了那个火红年代的集体记忆。在那个时候南昌的八一大道就60米宽,在全国很有影响。当年全国号称有“三条半路”: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