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五胜之道
原文: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这里孙子论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为将者,食人之禄忠人之事。就应该尽心尽责地为君为国出谋划策。不能一味的只想个人利益或者为了有功劳,就鼓动战争。而是要全面的考虑国家的生死存亡问题。而为君者,也不要过多去干预手下的能动性。孙子列举了三个君会干扰军队的行为,即:
乱指挥,不该进的要求进,不该退的要求退,这是对将领的束缚;
瞎操心,不了解军队内部的事物安排,就对其进行调整,会导致大家不知道该干什么;
胡管理,不了解军队的权变结构,却去管理军队的任命,就会让大家疑惑、质疑。
这三点都是非常要命的事情。
我们知道微操之王蒋委员长,经常会越级指挥部队。他这就是犯了上面的错误。国军的将领也都是身经百战的。很多又都是讲武堂甚至是黄埔军校出身,他们不可能笨到不会打仗而需要最高领导越级去指挥部下。
一旦为君者这么做,除去打乱部署导致失败之外,还会产生更深一层次的问题。那些将领最后即使有经天纬地之才,最后也会藏起来不用的。为什么?很好理解。您都各种直接指挥了,我出谋划策还有啥用?动了脑子您不听。听了还可能赖我。我图什么。还不如听您的指挥算了。我落个清闲,还不用承担责任。
最后就变成了:为将者不辅国,为君者累得贼死却不讨好的结果。三输:将输、君输、国输。
所以,孙子总结了一下,从五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事情能不能成:可以判断能不能打;知道怎么打;上下一心,思想一致;准备充分;君臣各负其责,不互相掣肘。
如果要判断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公司能不能做出业绩,从孙子提出的这五点来说确实是能够预判出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