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亲戚之间的叫法
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
1、父母
父母:
杂宝藏经:供养父母,给足兄弟、妻子、奴婢、眷属、朋友、知识。
亲、二亲
二尊:
晋书:于父母墓前自誓曰:“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
尊亲、尊:
复白父母言:“愿尊许听我出家。”
2、父
父、父亲:
魏书:岂不以父亲,恐恶彰于外也?
隋书:情因父亲,所以圣人敦之以孝慈,弘之以名义。
阿父:
南史:晦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聪明有才貌,被发徒跣与晦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翁、阿翁:
魏略:良年小,常呼文帝为阿翁,帝谓良曰:“我,汝兄耳。”
爷、阿爷、阿耶:
木兰辞: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隋书:“岁将尽,阿耶明日杀我供岁,何处避之?”
诗三百三首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娘嫌不悦。
耶耶:
南史:读论语至“周监于二代”,外祖何尚之戏之曰:“可改耶耶乎文哉。”绚应声答曰:“尊者之名,安可戏,宁可道草翁之风必舅?”
两度帖: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
大人:
通鉴:其子骠骑从事中郎敬宣谏曰:“今国家衰危,天下之重在大人与玄。”
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藩镇重任。”
义父:
洛阳伽蓝记:汝南王闻而异之,拜为义父。
家君、家公、家尊、尊公、尊侯等
3、母
阿母:
晋书:岳将诣市,与母别曰:“负阿母!”
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娘:亦称“孃”。
南史: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
隋书: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
阿娘:
隋书:“勇昔从南兖州来,语卫王云:“阿娘不与我一好妇女,亦是可恨。”
诗三百三首二四三:阿爷恶见伊,阿娘嫌不悦。
姨、阿姨:妾母。
南齐书:年五岁,所生区贵人病……不肯食,曰:“须待姨差。”
南史: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
继母、继亲、假母、假继、后母:
晋书:称继母虽出,追服无改。
颜氏家训:假继惨虐孤遗,离间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
宋书:生而失母,父更娶,世道事父及后母,孝道淳备。
家家:
北齐书: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
俨辞曰:“士开昔来实合万死,谋废至尊,剃家家头使作阿尼。”
后主泣启太后曰:“有缘更见家家,无缘永别!”
俨呼曰:“乞见家家、尊兄!”
君母:
南史:奉君母朱夫人及所生陈氏并扇席温枕,叔父绘常叹伏之。
养母、训养母:
后废帝元徽二年七月,有司奏:“第七皇弟训养母郑修容丧。未详服制,下礼官正议。”
4、祖父母
5、祖父
祖、祖父:
王父、大父:
宋书:是时,帝大父武王封东莞,由是徙封琅邪。
太翁:曾祖父。
南史:时年五岁,床前戏。高帝方令左右拔白发,问之曰:“儿言我谁耶?”答曰:“太翁。”高帝笑谓左右曰:“岂有为人作曾祖而拔白发者乎。”
翁:祖父。
南史:临崩,执帝手曰:“阿奴,若忆翁,当好作。”
阿翁:
世说新语:阿翁讵宜以子戏父?
周书:魏孝武幸贵平第,见腾,与语悦之,谓贵平曰:“阿翁真得好婿。”(元贵平为孝武帝曾祖献文帝的堂弟)
尊祖父、尊祖:
晋书:君兄弟复俊茂,此尊祖积德之所由也。
先亡丈人:
颜氏家训:丈人亦长老之目,今世俗犹呼其祖考为先亡丈人。
大门中:
颜氏家训: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
6、祖母
王母、大母
祖母、祖亲:
南史: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
婆、阿婆:
南齐书:昭业谓豫章王妃庾氏(叔祖母)曰:“阿婆,佛法言,有福德生帝王家。”
7、外祖父母
外祖、外祖父:
魏书:外祖父仇款,始出冯翊重泉。
南齐书:司空僧虔子也。年八岁,外祖宋太宰江夏王义恭迎之内斋,施宝物恣听所取,慈取素琴石研,义恭善之。
晋书:初,玄盛之西也,留女敬爱养于外祖尹文。
外祖母:
北史:陀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猫鬼,已杀其舅郭沙罗,因转入其家。
家公、家母:
颜氏家训: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母为家公家母;江南田里间亦言之。以家代外,非吾所识。
外曾祖:母之祖父。
南齐书:睿遗腹亦当从戮,外曾祖王僧朗启孝武救之,得免。
从外祖:外祖父之兄弟。
晋书:从外祖魏太傅钟繇曰:“此儿当及其曾祖。”
8、夫
外、外子
夫婿:
北史:新妇大家女,门户匹敌,何所畏而不检校夫婿!
良人:
文选:刘熙曰:妇人称夫曰良人。
王微《杂诗》: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所天:
寡妇赋序:少丧父母,适人而所天又殒。
夫主
9、妻
娘子:
北史:卿那得如此诡异,老马十岁,犹号骝驹;一妻耳顺,尚称娘子。
妇、妇人、夫人:
晋书: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北史:谓其妻曰:“夫人当为皇后。”
女君:妾称妻。
北史:干妃穆氏表谧及谧母赵等悖礼愆常。诏曰:“妾于女君,犹妇人事姑舅;妾子于君母,礼加如子之恭。何得黩我风猷,可付宗正依礼正罪。”
正室、嫡室、正妻、嫡妻、悍室、继室:
北史:文襄盛宠王昭仪,欲立为正室。
三国志: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
北史:旦日,德正妻出宝物满四床,欲以寄人。
晋书:夫嫡妻长子皆杖居庐,故周景王有三年之丧。
梁书:余亦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
晋书:前妻为元妃,后妇为继室。
结发、箕帚:
王微《杂诗》:箕帚留江介,良人处雁门。
妹妹:
北齐书: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妇为妹妹。
内、内人、内子
前妻、后妻、前妇:
颜氏家训: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
颜氏家训:后母之弟,与前妇之兄,衣服饮食,爰及婚宦,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
10.妾
侧室、侧庶:
南史:初,湛之尚始安公主,薨,纳侧室郭氏,生彦回。
南史:母本侧庶,籍注失实,实未及养,而籍年已满,便去职归家。
幸妾、爱妾、少妹等:
世说新语:王导有幸妾姓雷,颇豫政事,蔡公谓之“雷尚书”。
北史:时和士开使求鉴爱妾阿刘,即送之。
11.儿子
孥:指妻子儿女。
隋书:陈武帝在南徐州,鼎望气知其当王,遂寄孥焉。
儿:
魏书:自今已后,若非朕手敕,勿令儿辄出。
北史:后从上陇,经官马牧,文帝每见驳马,辄曰:“此我儿马也。”
灵太后谓曰:“卿女今事我儿,与卿是亲。”
子、阿子:
晋书:穆帝升平中,童儿辈忽歌于道曰《阿子闻》,曲终辄云“阿子汝闻不”?无几而帝崩,太后哭之曰:“阿子汝闻不?”
儿子
宋书:汝儿子多,将来遇此不幸尔。
君富贵已足,故应为儿子作计。
儿子虽多,并无天命。
今日有一顿饱食,便欲残害我儿子!
郎:
晋书: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
南史:敬则曰:“若尔,诸郎(儿子们)要应有信,且忍一夕。”
假子:妇称夫前妻之子、夫称妻前夫之子。亦可称养子。
汉书:美阳女子告假子不孝,曰:“儿常以我为妻,妒笞我。”
息、儿息、子息:
陈情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三国志:“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
亡儿:
世说新语: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搜神记:“此吾亡儿所失物也,云何持去?”
12.儿子之妻
新妇:
晋书:柳曰:“我教汝迎李新妇尚不肯,安问他事!”
子妇、儿妇:
通鉴:凉王蒙逊甚重之,谓之“圣人”,诸女及子妇皆往受术。
彭城公主为宋王刘昶子妇,寡居。
13.女儿
女子、子女:
北史:或云后即钦道女子也。
女儿:
宋书:大明末,荆州武宁县人杨始欢妻,于腹中生女儿。此儿至今犹存。
阿女: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女郎:
南齐书:孝武世,青州人发古冢,铭云“青州世子,东海女郎”。……渊对曰:“此是司马越女,嫁苟晞儿。”
长女、大女、次女、季女、少女:
南史:帝以大女永兴公主适叡子钧,第二女永世公主适朓子谟。
魏书:文通遣其尚书高颙请罪,乞以季女充掖庭。
晋书:母贾午,充少女也。
魏书:俄而兵至,执坚及其夫人张氏与少女宝、锦,送诣姚苌。
小女:
幽明录:“仆有小女,颇聪明,欲以给君箕帚。”
晋书:而寿妻贾午及后皆不听,而为太子聘王衍小女惠风。
贤女:
世说新语:“贤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儿,若在初没。”
魏书:贤女有大贵之表,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
息女:
全晋文:故中书令太常王献之,新安公主息女,六行聿修,四德允备。
14.女儿之夫
婿、女婿、子婿:
晋书: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
通鉴:胤,吴主婿也。
颜氏家训: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
晋书:枣嵩,浚之子婿也。
郎:
世说新语:庾小征西尝出未还。妇母阮,是刘万安妻,与女上安陵城楼上。俄顷翼归,策良马,盛舆卫。阮语女:“闻庾郎能骑,我何由得见?”
颜氏家训: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
女夫:
晋书: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戴者,可不美乎?”
15.孙
孙、孙儿:
杂宝藏经:密教乳母语孙儿言:“汝父若欲出家去时,汝当在门而捉父言:‘既生育我,今欲舍我出家去耶?若欲去者,愿父今杀我,然后当去。’”
孙子:
杂阿含经:有长寿童子,是树提长者孙子,身婴重病。
女孙、孙女:
全晋文:从弟子夭没,孙女不育,哀痛兼伤,不自胜,奈何奈何!
羲之顿首:二孙女夭殇,悼痛切心!
孙息、息孙
16.外孙
外孙:
晋书: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
宋书:诏曰:“永兴公主一门嫡长,早罹辛苦。外孙湛之,特所钟爱。”
外孙女:
晋书:先臣故侍中、关内侯夷之外孙女,年十七。
17.兄弟
昆:兄。
阿兄:
宋书:阿兄误人事,乃与痴人共作贼,今年败矣!
南齐书:阿兄风流顿尽!
北齐书:谓曰:“并州阿兄自取,儿今去也。”
家兄:
晋书: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北史:此事须家兄裁之,何为见问。
尊兄:
三国志:尊兄应期赞世。
北齐书:怒曰:“尊兄已有,我何意无!”
大兄、二兄等:
佛说佛大僧大经:大兄放吾,使作沙门,实我宿愿。
北齐书:涣年尚幼,在西学,闻宫中哗,惊曰:“大兄必遭难矣!”弯弓而出。
老兄:
世说新语:持其臂曰:“汝讵复足与老兄计!”螭拨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强来捉人臂!”
阿干:
晋书: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作阿干之歌,岁暮穷思,常歌之。
阿弟
家弟:
世说新语:戴曰:“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
北史:陈文帝谓杲曰:“家弟今蒙礼遣,实是周朝之惠。”
舍弟
中弟、少弟、次弟:
南史:彭城王,帝之次弟,宜征还入朝,共参朝政。
南齐书:嶷曰:“此大司马公之次弟,安得不尔!”上仍以玉如意指嶷曰:“未若皇帝之次弟为善最多也。”
结宗兄:
魏书:太安二年,太后令依故事,令后具条记在南兄弟及引所结宗兄洪之,悉以付托。
18.兄弟之妻
家嫂:
晋书:安谓坐客曰:“家嫂辞情慷慨,恨不使朝士见之。”
兄妇、弟妇
魏书:整弟妇即熙姊,遂收其尸藏之,后乃还熙所亲。
且洪妻陛下弟妇也,洪女陛下之侄女也,奈何使小人污辱为婢妾。
弟妻
妯娌、娣娰:长妇谓稚妇为娣妇,稚妇谓长妇为姒妇。
南史:后少与豫章王妃庾氏为娣姒,庾氏勤女工,奉事高昭后恭谨不倦,后不能及,故不为舅姑所重,武帝亦薄焉。
19.兄弟子女
兄子、弟子:(南史:兄子昭略谓文季曰:“阿父年六十为员外仆射,欲求免乎?”/北史:娄叡,字佛仁,武明皇后兄子也。/魏书:推萧衍弟子临贺王正德为主,以攻建业。)
兄女、弟女:(晋书:孤兄女曰芳,将嫁,美服既具。/北史:“贤子达拏,甚有才学。亡兄女乐安主,魏帝外甥,内外敬待,胜朕诸妹,思成大兄宿志。”)
侄、侄男、侄儿:(贤愚经:虽复侄儿,无一钱分,此理可通。)
侄子:(贤愚经:侄子恚曰:“以伯忠良,王令平事,国人信用,我亲弟子,非法犹尔,况于外人,抂者岂少?此之虚实,后世自知。”)
侄女:(魏书:弘女,陛下之侄女也。奈何使无赖小人辱为婢妾。天地神明,岂忍见此!/北齐书:其后于太后前作色而言曰:“何物亲侄女,作如此语言!”)
侄妇
从子:(南史:从子晦为荆州,将之镇,诣澹别。)
从女:(南史:平关中,得姚兴从女,有盛宠,以之废事,谢晦谏,即时遣出。/北史:后为子求恺从女,恺不许,表甚衔之。)
20.姊妹
女兄、女弟
阿姊:(木兰辞: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阿妹:(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家姊:(魏书:帝曰:“一日家姊行路相犯,极以为愧。”)
老姊:(汉书:诚哀老姊垂白,随无状子出关。/晋书:“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
同产姊、同母姊、同母妹、母妹:(长乐长公主元瑛墓志:主讳瑛,高祖孝文皇帝之季女,世宗宣武皇帝之母妹。)
外妹:同母异父之妹。
处姊:(后汉书:今处姊未嫁,先行可乎?)
21.姊妹之夫
姊夫:(晋书:与姊夫王羲之、高士许询并有迈世之风。)
姊婿
妹夫:(晋书:遂取妹夫韩寿子慰祖养之,托谅闇所生,故弗显。)
妹婿:(北史:上大怒,既克,犹以妹婿待之。)
22.姊妹子女
甥:(世说新语: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
外甥:(南史:何无忌,刘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外生:(北史:道虔外生李彧,尚庄帝姊丰亭公主,因相藉托。)
外甥女、外生女
23.伯叔
伯祖、伯祖母、伯祖亲:(薛伯徽墓志:伯祖亲西河长公主,以母仪之美,肃雍闺阃。)
叔祖、叔祖母:(北史:帝怒责之曰:“叔祖定非世孙,何太不上类也!”/亮母房携亮依其叔祖冀州刺史道固于历城。)
从父、诸父:(通鉴:恐一旦为变,必先害诸父,然后及吾。)
伯父、伯母:(南史:随伯父洵为吴郡,拥弊衣读书,足不踰户。/南史:后为伯父所养,事伯母及昆姊孝友笃至,为宗族所称。)
尊伯、贤叔:(晋书:尊伯为当世令器。)
尊:(宋书: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儿遇之。何长瑜当今仲宣,而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礼贤,宜以长瑜还灵运。)
叔父、叔母:(晋书: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丧嫁女,隗又奏之。/晋书:叩刃欲自杀,叔母谏之而止。)
叔姑:妇称夫之叔母。
阿叔:(北齐书:孝琬呼阿叔,帝怒曰:“谁是尔叔?敢唤我作叔!”/“乞命,愿与阿叔作奴。”)
阿父:(宋书:“阿父在,汝亦何忧。”命左右:“扶郎还斋。”/世祖既闻畅议,谓义恭曰:“阿父既为总统,去留非所敢干。”)
家叔:(南史:“家叔晚登仆射,犹贤于尊君以卿为初荫。”)
从伯父、从伯:堂伯。
从叔父、从叔:堂叔。(南齐书:中书令何胤以皇后从叔见亲,使直殿省,尝随后呼胤为三父。)
亡伯、亡叔:(幽明录:是得事佛后亡伯、伯母、亡叔、叔母。)
伯考、叔考
24.姑母
女伯、女叔:(六典:父之姊妹,其姪称之曰女伯女叔。)
祖姑:(南史:萧太后,惠开之祖姑。/晋书:以景献皇后是其祖姑,应八议。)
族祖姑:父之堂姑。
姑姊、姑妹、姑姊妹:(左传:无女而有姊妹及姑姊妹。)
大姑:(宋书:私门有幸,亡大姑元嘉中蒙入台六宫。)
家姑:(颜氏家训:蔡邕书集,呼其姑姊为家姑家姊。)
仁姑:对姑母的敬称。犹言慈母,古代对有名位妇女的尊称。(陆云《岁暮赋》:问仁姑而背世兮,及伯姊而沦丧。/南阳长公主诗:国之仁姑,家之慈母。天道辅贤,宜享遐寿。)
从姑:堂姑。(晋书: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从祖姑:堂姑。
25.姑母之夫
姑夫:(三国志:姑夫爨习为建伶令,有违犯之事……/宋书:至十余岁,为姑夫王弘所赏。)
姑婿:(北史:或曰父干为姑婿高氏所养,因从其姓。)
26.舅父母
舅父、舅母、舅妻:(晋书:后依舅家,舅妻仁爱,亲乳养后,遣他人乳其子。)
阿舅:(隋书:周初有童谣曰:“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
元舅:(晋书:是时嗣主幼冲,母后称制,庾亮以元舅决事禁中,阴胜阳故也。/北史:兴和三年,以帝元舅,超迁司空公。/魏书:庄帝即位,以元舅之尊,超授侍中、太保,封濮阳郡王。)
长舅、大舅
仲舅、季舅
小舅:(晋书:帝怒曰:“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邪?”)
家舅:(晋书: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
从舅:母之堂兄弟。(南史:炫字彦绪,少清简,为从舅王景文所知。/北史:荥阳郑伯献常云:“从舅为人物宗主。”)
27.姨母
从母: (南史:见从母,悲感哽咽。)
姨:(北齐书:至四岁,未尝识母,其母则魏华阳公主也。有郑氏者,睿母之从母姊妹之女,戏语睿曰:“汝是我姨儿,何因倒亲游氏?”睿因问访,遂精神不怡。)
姨母:(周氏冥通记:其姨母本钱塘人,姓张。)
姨娘:(周氏冥通记:姨娘气发,唤兄还合药煮汤。)
亡姨:(南史:武帝曰:“亡姨于我恩重,此何可忘?”)
姨父:(魏书:叉遂与太师高阳王雍等辅政,常直禁中,肃宗呼为姨父。)
姨丈人:(北史:姨丈人尚书崔休深所知赏。)
28.堂兄弟姊妹
从兄:堂兄。(北史:从兄女,世祖敬哀皇后,皇后生恭宗。)
从弟:堂弟。(晋书:幼与绰及从弟盛过江。)
从祖兄
从父子:(北齐书:其母崔氏即御史中丞崔昂从父子,兼右仆射魏收之内妹也。)
从父兄:(晋书:司徒导之从父兄也。)
从父弟:(晋书:馥字祖宣,浚从父弟也。)
从父姊
从父妹
从姊
从妹
同堂:堂系亲属。(宋书:为兄弟子侄及其同堂群从,乞东名县,连城四五,皆灼然巧盗,侵官夺私。/南史:“明帝是武帝同堂,恩遇如此,尚灭害都尽,舅复焉可信。”)
至唐代,“同堂”简称为“堂”,逐渐取代“从”,沿用至今。
同堂兄弟:(魏书:传闻彼人已立主,是阿那瑰同堂兄弟。)
同堂弟:(北齐书:帝曰:“须拔我同堂弟,显安我亲姑子,今序家人礼,除君臣之敬,可言我之不逮。”)
同堂姊:(南史:尚书同堂姊为江夏王妃。)
29.表兄弟姊妹
父亲姊妹子女:外表
母亲姊妹子女:内表
中表:(晋书:裴氏名穆,长水校尉绰孙,太傅主簿遐女,太尉王夷甫外孙。中表之美,高于当世。)
中外:(颜氏家训:吾尝问周弘让曰:“父母中外姊妹,何以称之?”周曰:“亦呼为丈人。”自古未见丈人之称施于妇人也。/中外怜之,莫不悲叹。)
外兄:表与外义同。(后汉书:而陛下之外兄也。/南史:与外兄张融情趣相得。)
外弟:(北史:詧母龚氏之外弟也。)
外妹:(搜神记:司命一日误召武陵女子李娥,今得遣还,娥在此积日,尸丧,又当殡殓,当作何等得出;又女弱,独行,岂当有伴耶?是吾外妹,幸为便安之。)
表妹:(和方帖:表妹委笃,示致问,荒愦不得此热,不能不取给,腹中便复恶,无赖。)
姨儿:(北史:其从母姊郑氏戏谓曰:“汝是我姨儿,何倒亲游氏?”)
姨女:(南史:澄又逼求姨女为妾,姨不与,澄诣建康令沈徽孚讼之。徽孚曰:“姨女可为妇,不可为妾。”)
姨兄弟:(魏书:以于庄帝有从姨兄弟之亲,相率奉迎,俱见害河阴。)
姨兄:(魏书:贼曰:“若言乡里,亲亲是谁?”郁曰:“齐州主簿房阳是我姨兄。”)
姨弟:(晋书:丞相导从弟,而元帝姨弟也。)
姨妹:(世说新语:孙秀降晋,晋武帝厚存宠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笃。)
舅子:舅父之子。(晋书:舅子三人并幼,赡护皆得成长。)
30.堂兄弟姊妹子女
从兄子:(晋书:从兄子韶兄弟五人,皆稚弱而孤,凭之抚养若己所生。)
从兄女
从父兄子
从父兄女
堂息
从侄
门侄
从兄女:堂姊妹之女。
从甥:堂姊妹子女。(晋书:从甥王衍尝诣祜陈事,辞甚俊辨,祜不然之,衍拂衣而起。)
31.夫之父母
姑舅:(尔雅: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舅姑:(梁书:近代妇于舅姑,本有戚属,不相瞻看。)
章:(释名:俗或谓舅曰章。)
姑公:舅姑。(宋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舅、君舅
大人公:(颜氏家训:北方风俗,妇呼舅为大人公。)
阿公
阿姑:对应阿公。(颜氏家训:至有谚云:“落索阿姑餐。”此其相报也。)
阿家:家通“姑”。(宋书:“君不为百岁阿家,不感天子恩遇,身死固不足塞罪,奈何枉杀子孙。”/宋书:妻云:“罪人,阿家莫念。”/北史:“甚相敬重,唯阿家憎儿。”)
大家:夫母。(晋书:事之不成,当于奚官中奉养大家,义无归志也。)
姑老:(魏书:姑老抱患,张主家事,姑不知酿,其罪在张。)
32.夫之兄弟
伯叔
兄
兄公:(尔雅:夫之兄为兄公。)
兄伯:(称谓录:称夫之兄为兄伯。/史记: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伯子
婿伯
叔:夫之弟。
小郎:(晋书:郭大怒,谓澄曰:“昔夫人临终,以小郎属新妇,不以新妇属小郎。”因捉其衣裾,将杖之。/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叔郎:(全梁文:叔郎整常欲伤害,侵夺分前奴教子当伯。)
33.夫之姐妹
先秦时,夫之姊为女公,夫之女弟为女妹。魏晋时亦沿用。
叔妹:汉。合称夫之兄弟姐妹。
小姑
姑夫:称呼丈夫姊妹之夫。
34.妻之父母
舅姑:(礼记: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注:舅姑,妻之父母也。)
外舅姑:(南史:永明二年纳妃,修外舅姑之敬。)
外舅:(释名: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
外姑
外舍:(宋书: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帝怒曰:“外舍家寒乞,今共为笑乐,何独不视?”)
妻母:(魏书:……妻妹于妻母之侧。御史中丞侯刚案以不道,处死,绞刑。)
妇父:(北史:妇父巨鹿魏攀,当时名达之士,未尝备婿之礼,情同朋好。)
妇公:(晋书: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妻父
丈人
35.妻之兄弟
舅
妻舅:(晋书:以妻舅崔毖为东夷校尉。)
妻兄:(晋书:京兆人董丰游学三年而返,过宿妻家,是夜妻为贼所杀。妻兄疑丰杀之,送丰有司。丰不堪楚掠,诬引杀妻。)
妻弟:(晋书:凉州大姓贾摹,寔之妻弟也,势倾西土。)
妇兄:(晋书:默妇兄同郡陆嘉取官米数石饷妹,默以为违制,将杀嘉,嘉惧,奔石勒。/俗说:车武子妇,大妒,夜恒出掩袭车。车后呼其妇兄颜熙夜宿,共眠,取一绛裙挂著屏风上。其妇果来,拔刀迳上床,发欲刃床上人。定看,乃是其兄,于是惭羞而退。)
妇弟:(晋书:玫妇弟周穆,清河王覃之舅也。)
内兄:(晋书:内兄潘岳每令鼓琴,终日达夜,无忤色。)
内弟:(晋书:温峤前后表称:“姨弟刘群,内弟崔悦、卢谌等……望古无二。”)
36.妻之姊妹
姨:(诗经: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妻姊:(北史:高氏,即茹皓妻姊。)
妻妹:(三国志: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
内妹:(三国志:渊妻,太祖内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