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文化的简要概括
敬文化简要概括:
『敬』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对方而又谦虚的道德准则,是指自我抑制的道德能力。
春秋之前,『敬』主要指严肃、认真、谨慎、勤勉、郑重、努力等积极的临事态度。『敬』的意义体现了在天命鬼神观念笼罩之下,由人对天帝鬼神的尊敬畏惧生发、承续、拓展并理性化后,形成的基本的道德规范,显示的是对君臣道德操守和品行的要求,对社会各个阶层都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
孔子对传统的『敬』观念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认为『敬』是礼的核心。
孟子认为『敬』是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认为尊重他人是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品格。
荀子认为『敬』是礼的本质,是『仁者』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宋明理学家则将『敬』作为道德修养方法,提倡『主敬』。
在儒家伦理史上,『敬』先后有了作为社会道德原则、与生俱来的本性、个人内心及外表的修养方法等众多的含义,从而成为了儒家伦理范畴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在现代社会,我们所说的『敬』,不仅指敬人,即敬自己,敬他人,也指敬自己所做的事,即『敬业』,只有对事保持敬意,才会诚心诚意去做,然后才能做得最好。
儒家的『敬』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家庭管理、职业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环境管理、自我管理等地方,发挥着重要的现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