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古时称残疾人

古时称残疾人

古时称残疾人

中国古代对残疾人有比较明晰的分类并与现在大致相同。

1、失明--视力残疾

先秦古籍中用“瞽”“矇”“瞍”“盲”“眇”等来表示视力残疾。照“无目眹谓之瞽,有目眹而无见谓之矇,有目无眸谓之瞍”。盲多指双目失明;眇多指单目失明。由瞽字派生出来的词较多,

2、聋、聩--听力残疾

中国古代人很早就明确指出:“聋聩不可使听”“耳不辨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聩”。可见,当时对先天性耳聋和后天性耳聋的区别已有初步的认识。

3、喑、哑--语言残疾

语言残疾是指不能正常地使用发音器官进行口头语言交流的生理缺陷。先秦时多用喑来表示,后来用哑来表示。如《韩非子·六反》曰:“人皆寐,则盲不知;皆嘿,则喑不知。”

4、瘸、跛、孓孑、挛嬖--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残疾和下肢残疾。《说文》的解释是“孓,无右臂也;孑,无左臂也”,是指上肢残疾。腿脚残疾,走路不平衡谓之瘸和跛,是指下肢残疾。挛嬖则指上下肢的混合残疾。如宋朝陆游《剑南诗稿·养生》中就提到“挛嬖岂不苦,害犹在四支(肢)”。

5、驼、偻、佝偻、侏儒、偏死--躯体残疾

驼背,是指一种人的脊椎向后隆起,不能挺直的躯体残疾。先秦时代,古汉语中常用偻或佝偻来表示驼背。

侏儒,是指身体异常矮小的人。偏死,多指因中风引起的麻痹和瘫痪。

6、痴、呆、愚、疙--智力残疾

古汉语常用痴、呆、愚等单字词或痴呆、愚蠢等双字词来表示在感知、记忆、语言、思维等智力残疾。如《说文》指出:“痴者,迟钝之意,故与慧相反。”“愚蠢,生而痴呆懵懂,不辨南北东西。”疙,则是指当今的轻度智障者,故有“小痴谓疙”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