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在先秦时期性通生生的意思是

在先秦时期性通生生的意思是

在先秦时期性通生生的意思是

含义①:读作“生”。如《诗经·卷阿》“弥尔性”(依傅斯年)、《左传》昭公19年“民乐其性”(依徐复观、牟宗三等),等等;

含义②:生理属性(针对有生命物),包括感官、生理、心理、思维等特征。如耳能听、目能视,又如喜怒哀乐和认识能力等。《郭店简·性自命出》“喜怒哀悲之气,性也”;《乐记》:“血气心知之性。”

含义③:物理属性(针对无生命物)。如雪性白、羽性轻、水性清、竹性浮、金性沉之类。与含义②同为自然属性,只是对象不同。

含义④:社会属性(含道德属性)。孟子所谓“四端”或仁义礼智之性,汉人所谓“五常之性”,又如《孝经》“父子之道,天性也”;《郭店简·性自命出》“好恶,性也”;《上博简·孔子诗论》:“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民性固然——:甚贵其人,必敬其位;悦其人,必好其所为。”(民性在这里指普遍人性)

含义⑤:原初特性。接物之前的特性。来自《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淮南子》及道家认为“性”作为接物之前的状态是清虚宁静的,故以宁静清虚为性。

含义⑥:生长特性。生存方式或成长法则。《庄子》中多见,其他经典中也不时见到。如《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天地》“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易传》“成性存存”(依李景林)。唐君毅、葛瑞汉、李景林、张祥龙等皆从生存或生长的动态过程解“性”义。

含义⑦:后天或特定属性(西文中称为“第二性”)。特定人物或人群的性格或后天属性,有时也被称为“性”。如小人之性(《左传·襄公26年》)、人主之性(《吕氏春秋·谨听》)、彼民之性(《庄子·马蹄》)、性为暴人(《墨子·大取》)皆针对特定人物,非普遍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