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春秋战国时期南夷北夷分别指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南夷北夷分别指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南夷北夷分别指什么

春秋战国时有东夷西夷说法,有南蜜北狄之说。没有南北夷所指。

春秋时期,中原人常常自称为“诸夏”,将居住在周边地区的部族称为“蛮、夷、戎、狄”.随着中原各国与周边民族的密切交往,到春秋战国之际,“蛮、夷、戎、狄”中的大多数部族逐渐与“诸夏”相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北部与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戎和狄.其中,戎包括北戎、山戎及部落众多的西方戎族,狄包括白狄、赤狄、长狄等部族.到了战国时期,这些部族多与华夏族融合成一体.北部地区的部族被泛称为“胡貉”,包括东胡、匈奴、林胡、楼烦等;

西北部地区的部族被泛称为“氐羌”.春秋时期,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及江苏北部一带,包括淮夷、徐夷、东夷等.春秋战国时期,居于楚国境内或楚国之南的少数民族被称为“群蛮”和“百濮”,他们后来逐渐融入楚国;

东南部及岭南少数民族被统称为“百越”,分布于今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西南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巴、蜀和西南夷.巴人分布在今重庆及四川东部、湖北西北部及陕西汉中地区;

蜀人分布在今四川北部和西部;西南夷分布于今四川西北、西南部,云南和贵州两省及广西西部.

国防生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