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上供用酒的来历

上供用酒的来历

上供用酒的来历

上供即是祭祀,祭祀目的是为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企赐光明前程。酒既然是祭祀时必备用品,酒的质量高低和数量多少,也表明祭者的诚敬程度。古代统治者认为:“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因为对很多国家或部落来说,战争决定他们种族的生死存亡。所以出征的勇士,在出发之前,都要用酒来激励斗志,叫壮行酒。酒与国家大事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从出土的商周代陶器和青铜器来看,出土的酒器数量最多,种类最繁,其制作巧夺天工,堪称世界之最。著名的四羊方尊是那时盛酒祭祀的一种青铜器皿。

酒与维护封建秩序的“礼”相互交融。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中,明确地说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此后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人们便用“祭酒”泛称位尊或年长者。汉魏以后,祭酒还被用作官名,含有为首者或主管者的意思。祭酒作为语词,至今未废。现代亦用以泛称文坛、艺坛或文化界、学术界的首脑人物。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孔子思想演变而来的儒家思想倍受历代统治者推崇。因此,历代帝王在用酒祭天、祭地、祭日月、祭鬼神的同时,又增加了一项十分隆重的酒祭典——祭祀圣人孔子。作为国家行为的祭孔的礼制可谓历史久远,可以追溯到二千五百多年的春秋时代。公元前479年,孔子辞世。此年,鲁国国君鲁哀公就开始祭孔,并用酒作为主祭品。唐宋明清日渐升格并达诸侯王规格,而选择主祭品——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非美酒佳酿根本没有资格配享孔庙。

在我国的各民族中,也普遍用酒祭祀祖先的习俗。在丧葬时,用酒举行一些仪式。人去世后,亲朋好友都要来吊祭死者,汉族的习俗是“吃斋饭”或“豆腐饭”。虽然葬礼期间的举办的宴席都是吃素,但酒还是必不可少的。云南的怒族,村寨中人病亡后,各户还需带酒来吊丧,巫师灌酒于死者嘴内,众人各饮一杯酒,称此为“离别酒”。普米族视死如生,停尸举丧期间,死者灵前的美酒不断,送棺入土前,还在墓穴内放入酒,为的是死者在阴间也能享受到人间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