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夫秦之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意思

夫秦之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意思

夫秦之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意思

鸿门宴前后,刘邦对张良一直用敬称。

(宴前)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宴中)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因为此时的张良,身份是韩王成送来辅佐沛公的客卿。所以项伯会拉拢,刘邦会猜疑。经过鸿门宴の试炼,或者等到韩王成被杀后,张良的立场才不再被刘邦怀疑,越来越亲近。体现在称呼上:

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

知道了这段亲疏变化,我们来看鸿门宴之前的一段劝谏戏。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想想看,樊哙这种狗屠出身的大老粗,像是会在意刘邦怎么玩的人吗?而且作风问题对于人心向背的影响,他那种脑袋能想得到?那究竟是谁在唱谁在和,不难判断。但是,偏偏,张良要请人来演这段双簧,而且是“其比诸将最亲”的樊哙。按这位老兄的性子,谏言时嘴上多半不太客气。等到双方急红了脸骂起了娘,张良再出来劝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还要强调“愿沛公听樊哙言”。搞定。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张良清楚自己的客卿身份,所以要花这么一番心思,劝成了事,又不显得自己越俎代庖,比起那些刚而犯上的谋臣,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后来在鸿门宴上,樊哙又说出了一段超越本身智商的话,你说是谁教的呢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

在一旁听着的沛公,大概这时候才意识到张良用心的深远吧…太史公评价子房“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真是一语中的。——————————————再来一段吧,先是史记原文:

(汉六年,封功臣)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又是一段劝谏戏,其中门道我没看出来,是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的:

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所以,谋反云云,其实是张良在吓唬刘邦,让他别赏亲罚疏。真的,真的厉害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