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连刺介绍
大黄连刺,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BerberispruinasaFranch.的根和茎。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
湿热泄泻,痢疾,黄疸,热淋,咽喉肿痛,口疮龈肿,火眼目赤肿痛,痄腮,乳痈,疖肿,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
茎含小檗碱1.58%,还含掌叶防己碱及微量的药根碱。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泻小肠实火,胃中实热。利小便,止热淋痛,牙根肿痛,咽喉疼痛,小儿乳蛾痄腮。”
2、《云南中药志》:“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菌痢、肠炎、咽喉痛、牙龈肿痛等。”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暴赤火眼,肿胀疼痛:土黄连为末,泡人乳,点眼。(《滇南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采根,除去杂质,鲜用或趁鲜切片晒干。干根或茎未开片者,喷淋清水浸透后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根圆柱状不规则弯曲,直径2-6cm,外表皮黄色或黄褐色,具纵皱槽;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层深黄色,木部淡黄色,占直径的8/10-9/10,具明显辐射状射线;气微,味极苦。茎枝圆柱形,多2叉分枝,直径1-6mm,长短不一,表面灰绿色,粗枝具明显纵棱,针刺多3叉,刺长可达3cm;质硬,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皮部与木部金黄色,有较密的放射状纹理,髓部黄白色;气微,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