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技术展示及常见问题处理

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技术展示及常见问题处理

平菇的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技术展示及常见问题处理

平菇又名侧耳、蚝菇,台湾又称秀珍菇,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菌。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此外,还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可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症。那么,平菇是怎样栽种出来的呢?亲们也一定很想知道吧。请继续往下阅读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平菇的栽培技术。

平菇的栽培技术

1、原料的选择

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阳下暴晒2~3天,以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对包谷芯、豆杆、稻草、麦杆、杂木等原材料,应预先切短或粉碎。

培养料配方:

① 棉籽壳99{bf} 石灰1{bf} 多菌灵0.1{bf};

② 包谷芯76{bf} 棉籽壳20{bf} 麦麸皮或包谷粉3{bf} 石灰1{bf};

③ 包谷杆87.5{bf} 麦麸皮5{bf} 包谷面3{bf} 石灰3{bf} 尿素0.5{bf} 食盐1{bf};

④ 稻草74{bf} 包谷粉25{bf} 石膏粉1{bf} 多菌灵0.1{bf};

⑤ 麦杆84{bf} 麦麸皮8{bf} 石膏2{bf} 尿素0.5{bf} 过磷酸钙1.5{bf} 石灰4{bf};

⑥ 锯木面60{bf} 棉籽壳30{bf} 麦麸皮9{bf} 石灰1{bf};

⑦ 杂草94{bf} 麦麸皮5{bf} 石膏1{bf}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鲜、干燥、易处理、便于收集和保存为原则,配置时注意调节培养料的营养和酸碱度,原料调制前,包谷芯应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颗粒,包谷杆、麦杆和稻草等均应碾碎并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

2、堆积发酵

按上属配方要求,准确称料,将料充分混合(易溶于水的应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后加水拌匀。春栽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培养料中加水适当多一些,在 100公斤 干料中加入 150公斤 水为宜,不同培养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绒长的棉籽壳可适当加水多一些,绒短的棉籽壳应少加些水。拌好的培养料堆闷2小时,让其吃透水后进行堆积发酵。

建堆的方法:

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麦杆,约 10厘米 厚,把培养料放在麦杆上,料少时堆成 1米 高的圆形堆,料多时堆成高 1米 ,宽 1米 的条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气眼到料底,然后在料堆上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升到55~ 60℃ 时维持18小时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积发酵,使料堆中心温度再次升高到55~ 60℃ 时维持24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两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发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发酵即结束。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并调节pH为8左右,待料温降到 30℃ 以下时进行装袋。

3、装袋

选用宽23厘米,长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压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个左右,每袋可装干料0.7~0.8公斤。人工装袋时,应一手提袋,一手装料,边装边压。装至离袋口8厘米左右时,将料面压实,清理袋口料物,排气后紧贴料面用绳子缠3~4圈,扎紧扎牢,防止进水、进气。

装袋注意:

①装袋前要把料充分拌一次。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见水渗出而不往下滴为适中,培养料太干太湿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装袋时要做到边装料、边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湿;

②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

③装袋时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压料用力均匀,轻拿轻放,保护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损;

④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拖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性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

⑤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挺直、不松软,袋的粗细、长短要一致,便于堆垛发菌和出菇;

⑥将装好的料袋逐袋检查,发现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胶布封贴。

4、灭菌

采取物理方法消灭培养料里的杂菌

高压柜灭菌法:

120℃灭菌稳压后保持4小时蒸汽灭菌;

蒸汽灭菌法:

100℃蒸汽蒸透后保持6小时以上;

蒸锅灭菌法:菇农在生产上常采用蒸锅灭菌,先将蒸锅内注好水,锅上接上蒸屉(用砖和水泥砌成的专用蒸锅更好),上面用屉盖盖严并压紧。一般顶层上大气后再灭菌10~15小时也可以达到灭菌效果。

5、接种

接种场所、人员、器械消毒:冷却室和接种室必须经过灭菌消毒,一般的方法是每立方米用15克硫磺或者5克高锰酸钾 10毫升甲醛熏蒸,也可以用烟雾剂熏蒸,有条件的可以用紫外线灯管杀菌。人员和器械用75{bf}的酒精和0.1{bf}高锰酸钾消毒

消毒后等到料温低于30度后开始接种,一般用接种箱或密闭的接种室接种,接种速度要快,菌种撒播表面后立即包严,以免杂菌进入。

6、培养室设置

培养室也要消毒,一般室内搭建简易培养架,也可以\"品\"字架型堆放或者垛成菌墙培养,注意堆放的层数不要过高,防止发菌不良和烧菌。

7、养菌期管理

温度:一般控制在20~28℃,温度过高影响菌丝质量。

湿度:尽量减少空气相对湿度,防止杂菌滋生。

光:养菌阶段不需要光照,强光照抑制菌丝生长。

气体:菌丝生长需要新鲜空气,每天通风2~3次。

8、出菇管理

平菇出菇要求有温差的刺激,昼夜温差达到8~10℃有利于菇蕾的分化。温度一般控制在18~22℃上下,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bf},散射光照射并加大通风及时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在培养料中添加发酵防腐酸,发酵防腐酸是一种多元素的有机植物活性营养素、含有机腐殖酸和多种常见元素及微量元素。如将防腐酸进行200-450倍稀释,应用于袋栽平菇中,能使平菇菌丝长势增强,日长速度加快,长满袋时间缩短,并能有效地提高平菇产量,改良性状使出菇提前。

添加方法:将发酸防腐酸用高压或常压灭菌,灭菌后稀释350倍,用稀释液进行常规拌料,装袋管理。

9、适时采收

平菇适时采收既可以保证质量,又可以保证产量。一般在菌盖平展,菌褶充分伸长,孢子尚未弹射前采收为佳。采收不及时孢子释放后,降低菇的品质并影响二潮菇的生长。

平菇栽培常见问题解疑

一、菇蕾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

1、空气过干。

解决办法: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的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沟内,使水面与栽培畦面持平补水。对于袋栽的可直接将营养液注入料内。

营养液的配制方法:50千克水加尿素125克,磷酸二氢钾45克,白糖500克混匀。加入营养液的量使整个袋的重量同刚吃透料时该袋重量相同为准。采用泥墙法种植时墙顶沟内应灌2厘米深的上述营养液。

2、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菇蕾逐渐枯萎死亡。

解决办法:菇蕾分化后要注意保持菇房温度的稳定,及时通风降温或保温。

3、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

解决办法:栽培场地的四周要开深沟排水,严防菇床内积水。补水过程中,严禁向菇体直接浇水。

二、幼菇死亡的原因及其对策

1、菌种过老,用种量过大,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时就出现大量幼蕾,因培养料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长到幼菇时得不到养分供应而萎缩死亡。

解决办法:生产上要避免使用菌龄过大的菌种,当菌种培养基上方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或从瓶盖缝隙中长出子实体,说明菌种的菌龄已较大,应限制使用。当瓶底积少量黄水时就无使用价值。菌种的最佳用量为栽培料的4%~12%,生料栽培时多,熟料栽培时少,切忌盲目增大用种量。

2、料面出菇过多过密,造成群体营养不足,致使幼菇死亡。这种死菇的显著特征是幼菇死亡量大。

解决办法:当料面出现幼菇过多过密时,可以人为地去除一部分幼菇,以减少营养消耗。也可用畜用复方腐殖酸钠400倍液喷施培养料,或用比久(B9)5克,硫酸镁20克,硼酸5克,硫酸锌10克,维生素B1250毫克,尿素20克,对水50千克配成复合营养液喷施,补充营养,促进子实体快速膨大。

3、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床面幼菇受振动、碰伤,引起死亡。

解决办法: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动作要轻,用锋利的小刀沿子实体根部割下,避免振动,碰伤幼菇。

4、病虫侵染致死。表现为小菇呈黄色腐熟状或褐色软腐状,最后干枯;湿度大时,呈水渍状,用手摸死菇发粘。检查培养料,可见活动的菇蝇、螨类等。

解决办法:平菇栽培棚启用前,要先做好场地的防虫杀菌工作,扑灭菇蝇、杂菌等。按每m3用硫磺10~12克,甲醛8~10毫升,敌敌畏1~2毫克,封闷熏蒸24小时,连熏2~3次。老菇房四周还需用石灰水涂刷。这样基本上能保证整个栽培周期不发生较重的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