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毁骨立意思是什么
哀毁骨立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韦彪传》。
哀毁骨立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哀毁骨立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韦彪传》。
哀毁骨立的意思是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复句式;在句中作主语、分句。
哀毁骨立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哀毁骨立”。
哀毁骨立成语典故
南北朝时期,王戎、和峤几乎是同时遭到亡父丧母的不幸之事,两个人当时也都是以孝敬父母文明乡里,遭父母之丧,这对王戎、和峤来说都是很哀伤的事。但两个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
王戎早慧,七岁的时候就能通过观察推理,识别路边的李子是甜是苦,这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确实很不简单。但他性情超常,时常做出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是怪诞的言行,表现出他率真自然的本性。王戎虽然遭到丧父丧母的不幸,但他并没有举行隆重的丧扎,每天照常喝酒吃肉,并用吃鸡后留下鸡骨头支床。和峤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他严格根据丧礼的要求置办丧礼,每天哀哭不止,让人很同情。有一天,晋武帝对刘仲雄说:“最近王戎、和峤两家都遇到丧事,你去吊唁和慰问他们了吗?我听说和峤每天哀哭已经超过了礼制的规定,他的身体能否挺得住,这真叫人担心和忧虑啊。”刘仲雄对晋武帝说:“我到他们两家去吊唁和慰问过多次,但我看到虽然和峤很讲究丧礼有关的礼节,几乎每天哀哭,但他仍然容光焕发,身体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损伤。而王戎成虽然连最基本的祭礼都不准备,也很少听到他的衰哭声,但他自遭丧以来,因为内心哀伤过度,已经瘦得剩下几根骨头了。我认为和峤哀哭备礼的孝行是做给活人看的,而王戎却是做给已经死去的人看的。陛下为和峤不必担心,应该担心和忧虑的恰恰是王戎啊。”
哀毁骨立成语寓意
故事中,孝子王戎因丧亲悲哀,缺乏足够的营养支持,弄得骨瘦如柴,昏昏然命悬一线,几近毁命。之后,需经多年调养生息方得好转。故事告诉我们,孝,乃为人之根本,双亲逝,理当尽忠孝之礼,但是,不应提倡封建式的守孝陋习,损害健康。
哀毁骨立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该成语构词方式是复句式,在句中作主语、分句;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因居亲丧过于悲伤哀痛,以致身形瘦损。
成语示例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骨立,极尽半子之谊。”
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