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博而不精意思是什么

博而不精意思是什么

博而不精意思是什么

博而不精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

博而不精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博而不精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

该成语意思是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博而不精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博而不精”。

博而不精成语故事

东汉经学家郑兴,他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他的儿子郑众也非常了不起,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自己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这使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在当时的上层社会也颇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经学著作,而且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对《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深受文人、学者们的好评。

当时,经学家马融给《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都作过注,使自己的古文经学达到很高的坝界,他的弟子多达千人。他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学生坐在前面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非同凡响。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面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呢?”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博而不精成语寓意

拥有广博的学识是值得称颂的,但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个社会不仅需要学识广博之人,更需要知识精深的专业人才。所以,一个人只有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精通,才更有可能为社会所敬重。

博而不精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学识丰富,但不精深,多用于说明人的知识或能力。

运用示例

宋·曹士冕《法帖谱系·谱系杂说上·鼎帖》:“武陵郡斋板本较诸帖增益最多,博而不精,殊无足取。”

博而不精成语辨析

博而不精—博者不知—万金油

“博者不知”指知道的东西太广泛的人,就不能深入其中一个方面,对事物就会所知不深。“万金油”比喻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不擅长的人。“博而不精”与“万金油”、“博者不知”相比,都有什么东西都懂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通的意思,但“博而不精”多用在书面语中,“万金油”、“博者不知”多用在口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