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不识时务意思是什么

不识时务意思是什么

不识时务意思是什么

不识时务(拼音:bù shí shí w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

不识时务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不识时务(拼音:bù shí shí w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

不识时务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比喻待人接物不知趣。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不识时务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不识时务”。

不识时务成语故事

东汉安帝时,有个文人,名叫张霸,字伯饶,是蜀郡成都人。

张霸小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谦让兄弟。七岁时,他能读懂《春秋》。稍大小点,他就拜当时颇有文名的长水校尉樊鯈为老师,跟他学习《严氏公羊春秋》。在名师指导下,张霸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终于成为东汉的学者。

张霸曾任会稽太守,治理会稽三年,使当地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变化,将一个乱世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在百姓眼中威望很高,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他当了三年太守之后,就上书给皇帝,请求退休。不久,朝廷征召张霸去当侍中。当时,邓皇后的哥哥邓骘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逐步掌握了朝廷大权,威风显赫,不可一世。邓骘早知道张霸名闻天下,想拉拢他,就主动和张霸交朋友。张霸早知道邓骘利用外戚的身份,攫取权力而横行一时,心里很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往,以免败坏自己的名声,就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推却,始终没有跟邓骘来往。张霸的行为受到许多正直人士的称赞,但是一些趋炎附势的人却讥讽张霸“不识时务”,他们认为能与邓骘交往,是求之不得的。

这个故事,记载在《后汉书》的《张霸传》里。后来人们就把“不识时务”这句话,作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看不清时代的潮流和当前的形势。

不识时务成语寓意

在生活交往中,常有人用“识时务者为俊杰”来游说某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情操。有的人本着“识时务为俊杰”的错误观念,要么抓着眼前的利益不放,中饱私囊;要么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闻不问,以求明哲保身;他们好像是很识时务,很会做人,很能办事,说穿了,一点利益,一个“钱”字和“权”字便足够打发。人各有所好,不得勉强。人们在不识时务中识时务,在识时务中认识环境和自己。应该懂得,人是自然的,思想是自己的,路在自己的脚下,人的言行在社会大小环境里,总有长短是非,好坏对错,总是因人因事而论真善丑恶。不同的人有相同的结果,相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

不识时务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不识时务”指不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比喻待人接物不知趣。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

唐·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三代以后,人渐浇讹,皆欲理而不能,岂能理而不欲?魏徴书生,不识时务。信其虚说,必乱国家。”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四:“他若舍不得,那时你悄地径自走了出来,他可敢道个不字么?设或不达时务,便报与田牛儿,同去告官,教他性命也自难保。”

清·曹雪芹《红楼梦》九九回:“我就不识时务吗?若是上和下睦,叫我与他们‘猫鼠同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