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胆卧薪意思是什么
尝胆卧薪是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也作:“卧薪尝胆”。
尝胆卧薪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尝胆卧薪是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也作:“卧薪尝胆”。
尝胆卧薪词语解释
释 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出 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示 例 我即卑官菲食,~,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六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书》)。我自愿漆身吞炭,尝胆卧薪,同心协力期雪耻,须歃血为誓。 ★明·朱鼎《玉镱台记·新亭流涕》
尝胆卧薪词语典故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忍辱负重十年,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尝胆卧薪出处
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
尝胆卧薪历史考证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仅记载勾践:床前悬挂苦胆,坐卧都看得到,吃饭时尝尝苦胆的滋味。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
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信中,苏轼发挥想像,戏说孙权\"卧薪尝胆\"。这个无中生有的事,与勾践并不相关。到南宋时期,吕祖谦在《左氏传说》中,谈到吴王夫差\"坐薪尝胆\"。明朝张溥在《春秋列国论》中说,夫差位,为报父仇,卧薪尝胆激励自己。这种说法把夫差举出来,没勾践什么事儿了。
南宋的书籍却屡屡提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明末梁鱼的《浣溪沙》剧本,又极力渲染勾践苦心志、劳筋骨卧薪尝胆的英雄作为。明末作家冯梦龙在自己的历史小说中,也多次提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吴越春秋》中《勾践归国外传》又是如此记载说:王归国后,磨砺身心,日夜操劳。困极之时,\"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践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尝胆\"是嘴体味苦滋味,\"卧薪\"则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薪\",不让眼睛闭上睡觉。后人把\"卧薪\"说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对《吴越春秋》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