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成章意思是什么
出口成章(拼音:chū kǒu chéng zh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诗经·小雅·都人士》。
出口成章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出口成章(拼音:chū kǒu chéng zh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诗经·小雅·都人士》。
出口成章(章:文章)指话说出口来就能成为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连动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
出口成章成语出处
先秦《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出口成章”。
出口成章成语典故
《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称为《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称为《诗三百》。原本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将其当作经典,尊称作《诗经》,列为“五经”的首位。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小雅·都人士》是一首感伤离乱之作,也可以说是一首怀旧诗。西周末年,战乱不断,人民生活穷困潦倒。在这种境遇下,人们回忆起曾经的繁华生活,不禁感慨万千、愁绪满怀。
全诗共五章,每章六句,在平淡的叙述中寄寓着浓烈的感情内容。其中第一章是这样的:“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意思是说:那些京都的人们,身穿黄色的狐皮袍子。他们的容貌不曾改变,谈吐风雅。他们的行为遵循着西周的礼数,这正是万民所希望看到的呀。
第一章开头便以“彼都人士”好像是称呼,又好像是叙述的句子对读者直陈,同时指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不过一个“彼”字,便渗透了诗人对物换星移的慨叹。“狐裘黄黄”为服饰艳丽,“其容不改”为容貌从容,“出言有章”为谈吐优雅,不管哪个方面都极尽雍容典雅,合乎礼仪。那时的京都人士是多么仪表堂堂,使人敬仰,和今天真是有非常大的差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是说人们希望重新回到往昔的周都,也更加向往民生安定、礼仪复归以及时代昌隆。
出口成章成语寓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话其实和写文章一样,只有肚子里装满墨水,才能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出口成章需要腹有诗书,要多读书,也要有阅历,两者结合再经过自身消化、思考、“创作”,文章便自然而然“言由心生”。
出口成章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出口成章”指话说出口来就能成为一篇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连动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状语。
运用示例
西汉·司马迁《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一云滑稽,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以言俳优之人出口成章,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也。”
元·马致远《青衫泪》:“妾爱他,爱他那走笔题诗,出口成章。”
明·无心子《金雀记》:“真是个状元之才,出口成章。”
老舍《散文重要》:“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文化普遍提高,人人都能出口成章,把口中说的写下来就是好散文。”
出口成章逸闻趣事
曹植出口成章七步成诗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将他拿下问罪。曹植所犯的罪很重,当时他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依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曹丕说:“那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忖,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意是:“要煮豆子做豆豉,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你我本是一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