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风烛残年意思是什么

风烛残年意思是什么

风烛残年意思是什么

风烛残年(拼音:fēng zhú cán ni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

风烛残年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风烛残年(拼音:fēng zhú cán niá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

风烛残年指风中摇曳的烛火,残余的岁月;比喻人到晚年就像风中灯烛一样很容易熄灭,或指人已衰老,不久于世的样子。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分句。

风烛残年成语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风烛残年”。

风烛残年成语典故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在《题卫夫人笔陈图后》中,王羲之用比喻的方法,说明书法的工具材料、匠心、本领、结构、用笔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王羲之说他年轻时学卫夫人的书法,自认为很不错了,可是当他渡过长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的书法,又在许昌看到钟繇、梁鹄的书法;在洛阳看到蔡邕的《石经》;在堂兄王洽那里看到张昶的《华岳碑》,这才明白学卫夫人书法是浪费时光,故改向名碑学习。他告诉人们学习书法要博采众长,要转益多师,方能有所成就,仅学一家,最后只能是徒费年月,浪费光阴。

题记最后王羲之感慨,自己已经五十三岁,犹如风中残烛。于是就把这些书法心得留下来教给子孙,可以把它藏到石室之中,不要传给那些不值得传授的人。

风烛残年成语寓意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自认规律,没有人能够改变。不论生命之路怎样走,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结局,就是由慢慢的衰老到死亡。美丽随着衰老渐渐远去,年轻时健康的体魄在人老后也变得老态龙钟,甚至弱不禁风。然而事物的发展从兴盛到衰落同样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人能够例外,所以在少年精力旺盛的时候一定要多加努力,争取多有作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风烛残年之际感到后悔。

风烛残年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风烛残年”指风中摇曳的烛火,残余的岁月;比喻人到晚年就像风中灯烛一样很容易熄灭,或指人已衰老,不久于世的样子。

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分句。

运用示例

清·俞万春《荡寇志》七六回:“见著你日后出头,为国家出身大汗,老夫风烛残年,倘不能见,九泉之下,也兀自欢喜。”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是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作家·老舍《四世同堂》:“有许多象祁老者的老人,希望在太平中度过风烛残年,而侵略者的枪炮打碎了他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