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改弦更张意思是什么

改弦更张意思是什么

改弦更张意思是什么

改弦更张(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改弦更张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改弦更张(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改弦更张(改:更改;张:给乐器上弦)指重新改换琴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变更方针、政策或做法。联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改弦更张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成语故事

西汉时,有一位哲学家叫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他学习异常用功,整天埋头在书房里学习,书房附近的园圃,两三年都不曾看一看。

后来,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当时,汉武帝刘彻举贤良文学之士,请他们对施政方针提出建议。董仲舒说:“汉朝继秦而立,秦朝的旧制度对今朝都不适用了。这就好比琴上的弦已经陈旧不堪,没法使音调和谐了,必须把它解下来,更换新弦,然后才可弹奏。政策制度也是如此。行不通了,就要改革,然后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不换该换的琴弦,就是最出色的音乐家也弹不出优美的音调来;应当改革而不改,就是最贤明的政治家也不能创造令人满意的政绩。”董仲舒还向汉武帝建议:“诸不在六艺(即《礼》、《乐》、《诗》、《书》、《易》、《春秋》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提议,都被汉武帝所采纳,并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改弦更张成语寓意

陈规最易束缚人的思维和手脚,坏的琴弦,无论多么出色的乐师,都弹不出标准的音律。对于不合时宜的制度,如果不下定决心去改革,而一味地抱残守缺,最终只会拖垮一个整体,被社会所淘汰。在影响民族进步的各种因素中,改革创新无疑是决定性因素,起着核心的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创新创造,反对因循守旧,很早就提出了“周虽旧邦,其命惟新”,“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等有关创新创造的思想观念。从夏商到秦汉,从唐宋到明清,中华民族从不缺乏梦想与创造,也从未停止过变革图强的脚步。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变通求新、因革损益、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与日偕新等思想观念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也正是因为文化传统和民族禀赋,成就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弦更张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改弦更张”指重新改换琴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变更方针、政策或做法。联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

北齐·魏收《魏书·高谦之传》:“且琴瑟不韵,知音改弦更张。”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三刷主传论》:“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救乱乎?”

宋·刘愉《戊辰四月上殿奏礼》:“今日改弦更张之初,臣谓当先破尚同之习,广不讳之涂。”

清·冯桂芬《五十自讼文》:“且以伯玉之贤,亦何至四十九年之全作,而待五十之改弦更张也?”

柯灵《想起梅兰芳》:“但鼎革伊始,新旧交替,百废俱举,百废俱废,《文汇报》在旧轨上走惯了,改弦更张,举步艰难,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