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为其主意思是什么
各为其主(gè wèi qí zhǔ )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史记·张仪列传》。
各为其主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各为其主(gè wèi qí zhǔ )是一则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史记·张仪列传》。
各为其主的意思是各自尽忠于自己的主人。该成语的结构为动宾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各为其主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郑袖日夜言怀王曰:‘人臣各为其主用。今地未入秦,秦使张仪来,至重王。王未有礼而杀张仪,秦必大怒攻楚。妾请子母俱迁江南,毋为秦所鱼肉也。’”
后由此产生成语“各为其主”。
各为其主成语故事
周赧王四年,秦惠王派人去告诉楚王,希望用武关以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郡。楚王说:“不愿意交换土地,希望得到张仪后奉献黔中给秦国。”张仪听到这消息后,便请求前往楚国。秦王说:“楚国因受你的骗,正想找你报仇,你怎能去呢?”张仪说:“秦强楚弱,有大王在,他们不敢轻易对我怎么样。而且我和楚王的宠臣靳尚关系密切,靳尚又深得楚王爱妃郑袖的信任,而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从的。”于是,张仪就去了楚国。楚王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靳尚对郑袖说:“秦王甚爱张仪,听说秦国已提出用上庸六县及一些秦国美女来赎张仪。大王很看重土地,同时又对秦国心怀畏惧,秦国美女来楚后定会得到大王的喜爱,那时你可就要失宠了。”于是郑袖就昼夜在楚王面前哭诉说:“人臣做事,各为其主。如果杀了张仪,秦国必然很恼火。我请求您准许我带着孩子,先行迁往江南,以免将来受秦军凌辱。”楚王就将张仪赦免,并赐以厚礼。张仪趁势对楚王说:“合纵抗秦,等于是驱群羊而与猛虎相争,不用搏斗,胜负自明。现在大王不愿侍奉秦国,可秦胁迫韩、魏一道向楚发起进攻,楚国的处境可就危险了。秦国西面有巴郡、蜀郴,用大船运载粮食,沿岷江顺流而下,一日行程五百余里,不出十日即可抵达扦关。扞关吃紧,那么贵国扞关以东的城池便全都得尽力防守了。那时,黔中、巫郡怕就不会再属大王所有。如果秦再挥师出武关,贵国北部则可能全部失陷。秦军攻打楚国,三个月内即可决定贵国的存亡,而贵国等待合纵盟国的援军,要半年以上才可望达到。等待弱国的援救,却忘记强秦大兵压境的祸害,这是我为大王您忧虑的。大王您要是真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让秦国、楚国永远成为友好的邻国,不发生互相之间的攻伐。”楚王已得到了张仪而又看重黔中的土地不肯割让给秦国,于是同意了张仪的意见。
各为其主成语寓意
各为其主表面上看来天经地义,无可置疑,但细想起来并非如此。如果其主正确,各为其主固然不错;如果其主不正确,各为其主就要出问题了。用现代的话说,如果不加分析地各为其主,就容易造成宗派主义,容易产生“黑社会”。乱世之中,各为其主。群雄逐鹿,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存在从一而忠的条件。
各为其主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各为其主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指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
运用示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世语》:“及爽解印绶,将出,主簿杨综止之曰:‘公挟主握权,舍此以至东市乎?’爽不从。有司奏综导爽反,宣王曰:‘各为其主也。’宥之,以为尚书郎。”
元代·关汉卿《单鞭夺槊》第三折:“徐茂公,你放手,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各为其主也。”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
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七十回:“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