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穷经意思是什么
皓首穷经(拼音:hào shǒu qióng jī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
皓首穷经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皓首穷经(拼音:hào shǒu qióng jī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
皓首穷经(皓:白;穷经:专心研究经书和古籍)指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皓首穷经成语出处
唐·韩偓《赠易卜崔江处士》:“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皓首穷经”。
皓首穷经成语故事
韩偓是晚唐诗人,才华横溢,十岁时就可以即兴赋诗。公元889年中进士,曾任左拾遗,为官正直。但晚唐时期国家已经风雨飘摇,政治黑暗,宦官专权。公元900年,宦官刘季述企图发动政变废昭宗,但韩偓等人协助宰相平定叛乱,政变没有得逞。昭宗复位后,十分器重韩偓,任用他为中书舍人,多次想立他为相,韩偓都推辞了,但他仍然关心朝政。后来,昭宗被宦官李茂贞、韩全诲劫往凤翔。韩偓得知这个消息,赶紧赶到凤翔,见到昭宗便失声痛哭,他哭的不仅是昭宗已成为任人宰割的傀儡,更是唐王朝的倾颓趋势。
后来强藩朱温杀了两位宦官,随昭宗回长安,他表面是为平乱,实际上是想自己控制皇帝。回长安后,朱温更加专横地控制朝廷。有一次,朱温要在殿堂宣布事情,官员都要回避,只有韩偓坐着不动。这样一来自然得罪了朱温,之后韩偓屡遭贬谪。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韩偓自此再未出仕,晚年过着隐逸生活。他一生写了很多诗,对后世影响深远。《赠易卜崔江处士》就是韩偓写于危难之时的一首诗,已经流露出隐逸的向往。诗中写道:“白首穷经通秘义,青山养老度危时。门传组绶身能退,家学渔樵迹更奇。四海尽闻龟策妙,九霄堪叹鹤书迟。壶中日月将何用,借与闲人试一窥。”韩偓经历了宦海沉浮、家国动荡之后,觉得文人只有退隐山林埋头做学问,穷通经义才能安身保命。
皓首穷经成语寓意
人的生命长度有限,一个人一生能坚持专心致志地做好一件事情很不容易。中国的经书古籍浩如烟海,纵然皓首也难以穷尽。不止是经书,任何一个学科领域,要想有所收获,无不需要戒除浮躁、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等人性弱点,只有那些甘于寂寞、坚韧不拔、努力钻研的人,最后才能品尝到最丰硕甜美的成果。
皓首穷经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皓首穷经”指一直到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和古籍。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宋·薛居正、卢多逊《旧五代史·卷一百四十九·职官志》:“朝廷设爵命官,求贤取仕,或以资叙进,或以科级升。至有皓首穷经,方谐一第;半生守选,始遂一官。”
皓首穷经拓展阅读
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诗》《书》《礼》《易》《春秋》五部书宣布为经典,称为“五经”。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经学研究也处于十分混乱的状态。隋唐统一之后,朝廷就有纂修、颁布统一经义的经书的意向。《五经正义》就是唐太宗下令召集儒士纂修,在唐高宗时期颁布的。由此“五经”成为儒家经典的代表。由于《五经正义》成书年代比较早,文字多数晦涩难懂,后人在阅读时遇到很多困难。自此,为经书作传、注释的风气就盛行起来。很多文人都在注解经书方面下过大功夫,甚至穷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