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不敢出意思是什么
汗不敢出(拼音:hàn bù gǎn ch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汗不敢出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汗不敢出(拼音:hàn bù gǎn ch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汗不敢出指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汗不敢出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汗不敢出”。
汗不敢出成语故事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是曹魏太傅钟繇的小儿子。少年时期就“敏惠夙成”,中护军蒋济曾自诩“观人眸子,足以知人”,钟会5岁的时候,去见蒋济,蒋济一看他那双眼睛,就惊呼:“非常人也!”他7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和哥哥钟毓去见魏文帝曹丕。面对具有无上威严和权势的皇帝,一般大臣都会非常紧张,何况是个第一次面君的孩子。所以,8岁的哥哥钟毓紧张得汗流不止,魏文帝感到奇怪,就问钟毓:“卿何以汗?”钟毓是个老实人,就老老实实地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魏文帝大笑,于是又问钟会:“卿何以不汗?”钟会的脑子转得很快,接口也一流:“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这一问一答,足可见出钟会的聪明早成。及至长大,他更是才数技艺无不精通,学识渊博,时人比之为汉初张良。
钟会是曹魏的名公子,但当时曹魏的政权已控制在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手中。有一次,司马师命中书令虞松写一份奏表,虞松写了后司马师不满意,要虞松重写,虞松在书房苦思冥想,弄得神形憔悴,还改不好,钟会看出他有忧虑,问明情况后,只替他改动了五个字,虞松呈上去后,司马师大为满意。不过,司马师也知道不是出自虞松手笔,便问他是谁改的,虞松倒是个老实人,说是钟会。于是司马师便决定召见钟会。钟会得知司马师要见自己,连忙先向虞松询问了司马师的好恶等情况,然后,闭门谢客,精心准备了十天,才去见司马师。十天的准备没有白花,“从平旦人见,至鼓二乃出”,两个人谈了一整天。钟会出来后,司马师还兴奋不已,拊手叹息道:“此真王佐材也!”
就这样,名公子又攀上了当权者。从此,钟会对司马氏家族俯首帖耳,甘为鹰犬。司马师死后,大权落到司马昭手中,钟会又成了司马昭的心腹,为司马氏铲除异己尽效鞍前马后之力。甚至朝廷拜他为九卿之一的太仆他都不去,宁可以中郎的身份在司马昭的大将军府“管记室事”,当个管家。
汗不敢出成语寓意
魏文帝见钟毓汗如雨下,便问“你怎么出汗了?”“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毓一边擦汗一边回答。魏文帝又问老二钟会:“你怎么没出汗?”“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会答道,最后两人皆受到了魏文帝赏识。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特别是处境尴尬时,掌握神奇机智的语言应变技巧,无论是在社会交往还是在商业谈判、发表演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说话时难免出现语言上的失误,巧释词文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渡过难关。特别是在说服时,希望对方能愉快地接受自己的主张、意见或看法,赋予某些词语特定的含义,会使对方宽容、容纳自己。
汗不敢出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汗不敢出”指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状语。
运用示例
鲁迅《文学和出汗》:“从评评家听谈文,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
黄侃《夜登庐山》:“危峰阻我前,梯外更无路。有汗不敢出,谁能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