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不成意思是什么
画虎不成(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是一则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画虎不成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画虎不成(拼音:huà hǔ bù chéng)是一则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该成语原意是本来画的是老虎,结果却画得像狗。比喻人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画虎不成成语出处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后汉书·马援传》)
这个故事后来被提炼为成语“画虎不成”。
画虎不成成语故事
马援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他对自己的晚辈要求很严格,希望他们都能为国家效力。
有一回,马援听说侄儿马严、马敦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经常讥刺朝廷上的事情,便立即写信劝说侄儿。他在信中说:“好议论人家的长短,妄谈国家大事,这是我最厌恶的。我宁肯死了也不愿意我的子孙有这种行为。山都县的县官龙伯高,品行端正,谦虚节俭,廉洁奉公,我很喜欢他,希望你们效仿他;越骑司马杜季良,豪侠好义,我也挺喜欢他,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习他。这是因为即使学不成龙伯高的样子,还可以做一个朝廷信得过的官吏,好像画一个天鹅,不像天鹅而类似鸭子,到底它们还是同类。如果你们学习杜季良,恐怕还不如他,反而成为天下的轻薄儿郎,这就像一个人画虎不成,反倒像狗一样。我实在是不愿意自己的子孙效仿他呀!”
马严、马敦见到马援的信,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画虎不成成语寓意
该成语原意是本来画的是老虎,结果却画得像狗。比喻人好高骛远,一无所成,反贻笑柄。
该则成语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也会表现出某种不同寻常的天资和悟性。对此,家长如能及时发现,着重发掘,就能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反之,家长如不顾孩子的意愿和自身条件,完全凭自己的主观臆想设计孩子的未来,强迫他去做他不愿做或做不了的事,结果不但无助于孩子的成长,还难免产生“画虎不成反为犬,意欲成龙反成虫”的悲剧。
画虎不成成语用法
成文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运用示例
晋·袁宏《后汉纪》卷十二:“孙僖、孙驷同习《春秋》话吴王夫差事,僖废书而叹日:若是所谓画虎不成反为狗者。”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朝野翕然,以为楷式,画虎不成,多所伤败”。
清·陆时化《书画说铃》:“有临摹而妙者,若合符节也。有临摹而拙者,画虎不成也。 ”
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六十三回:“非我志馁,肯服输于人,只怕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六回》:“只恐画虎不成,终无补于实用。”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就怕海军提督胆小如鼠,倒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犬耳。”
清·双厚坪、白文亮《施公案》第一百八十八回:“不可沿路打听,万一和尚知哓,即便难拿,画虎不成反倒类犬。”
清·李玉《永团圆》第十八折:“真个是钱财儿女并遭迳笑,画虎翻成犬。”
清·蒋超伯《南湃桔语》卷一:“里语:‘画虎不成反类狗’,‘画龙不成反类狗’,皆汉时里语。”
画虎不成同源成语
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虎不成反为狗、画虎不成反倒类犬、画虎翻成犬、画龙不成反类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