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意思是什么
祸从口出(拼音:huò cóng kǒu ch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傅玄《口铭》。
祸从口出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祸从口出(拼音:huò cóng kǒu ch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晋·傅玄《口铭》。
祸从口出指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意思是说话不慎会招致灾祸。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常与“病从口入”连用。
祸从口出成语出处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许攸本来是袁绍的部下,他足智多谋。官渡之战时,他为袁绍出谋划策,袁绍不听,他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没有顾得上穿鞋,光着脚便出门迎接,鼓掌大笑道:“足下愿来,我的大事成了!”
许攸脱离袁绍而投奔曹操,并给曹操献计谋打败袁绍,平定了冀州。在那次战斗中,许攸立下大功,曹操对他加官晋爵,厚加赏赐。
自那次以后,许攸仗着有功劳而目中无人。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将入城门,许攸纵马近前,用马鞭指着城门,喊着曹操的小名说:“阿瞒,如果不是我,你怎么能入这个城门?”曹操大笑。众将闻言,俱怀不平,怒视许攸,但许攸不觉。
一天,许褚骑马进冀州东门,正好碰见许攸。许攸叫住许褚,又说:“你们如果不靠我,能进这个门吗?”许褚大怒说:“我们出生入死,众将士用生命夺得城池,你怎敢夸口?”许攸骂道:“你们这些匹夫,懒得和你们说!”许褚一怒之下,拔剑杀了许攸。
祸从口出成语寓意
《荀子》中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掌握语言的艺术对任何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要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别人,就要说话。说得好,别人听着高兴,自己也高兴;说得不好,轻则惹出事端,重则没了性命。因为自己有点本事,受大家尊重,就狂妄自大、口不择言,于己于人都没有任何好处。所以说话时要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不能直言时就应婉转表达,连婉转表达都不合适的时候就干脆保持沉默。
许攸在军事方面是个人才,但在如何为人方面却极不明智,以至于祸从口出,落得个身首异处。在历史上,因没有慎言而招致杀身之祸者,数不胜数。正如墨子有言:“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聪明人心如明镜,不会多言语;能干实事的人,不邀功争赏。做人切勿恃才傲物,可以有傲骨,不可有傲气。切勿信口开河,警惕祸从口出,慎言慎行方是正道。
祸从口出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祸从口出”指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意思是说话不慎会招致灾祸。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常与“病从口入”连用。
运用示例
宋·庄绰《鸡肋编》卷上:“释经谓甘刀刃之蜜,忘截舌之患。况又害不在于目前者乎?谚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信矣!”
鲁迅《华盖集续编·再来一次》:“在这样‘祸从口出’之秋,给自己也辩护得周到一点罢。”
阎真《沧浪之水》一六:“在机关里,有些话想说也得忍着,不忍不行,祸从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