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混淆黑白意思是什么

混淆黑白意思是什么

混淆黑白意思是什么

混淆黑白(拼音:hùn xiáo hēi bá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

混淆黑白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混淆黑白(拼音:hùn xiáo hēi bái)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

混淆黑白指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颠倒是非,制造混乱。动宾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混淆黑白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混淆黑白”。

混淆黑白成语典故

东汉安帝时期,有个儒家学者,名叫杨震,字伯起,从小就非常好学,博览群书。他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成为一位大学者,慕名前来求教的学生有几千人之多,在当时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人们把杨震比作圣人孔子。

杨震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他讲授儒学经传,直到五十岁才开始做官。他为官清正,从不接受别人的赠礼。一次,杨震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上任时经过昌邑县。当时这个县的县官叫王密,是杨震的熟人,他到昌邑当县官,就是由杨震举荐的。王密十分感激杨震,又知道他的性情,就特意在深夜里拜会杨震,送给他十斤黄金。杨震很不高兴,说:“我们是老朋友了,你也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你送礼给我干什么?”王密说:“在这样的深夜里,谁也不会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严肃地批评他说:“天知地知,鬼知神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被杨震批评了一顿,感到十分狼狈,只好收回礼物,羞愧地走了。

杨震一家人过着清白廉洁的生活,平时经常吃一些蔬菜粗粮,很少大吃大喝。他的子孙去念书或上街,也是步行,从不坐官家的马车。有人劝杨震经营一些产业,赚点钱,好让子孙有所倚靠。杨震听了笑着说:“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使他们得到了‘清官的后代’这样的美名,难道这样的遗产还不够丰厚吗?”

公元一二三年,即汉安帝延光二年,杨震由太仆、太常、司徒升至太尉。不久,安帝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大兴土木,为“阿母”(安帝的奶妈)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府第。许多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对这项工程纷纷附和叫好,只有杨震上书反对。他写道:“古时候,人们耕种九年,就能积存下三年的储备粮,所以在尧当首领的时候,天下发大水,老百姓还能平安地度过灾年。如今连年灾荒,老百姓连自己也难以养活,国家的粮仓空空如也,连守卫边疆的军队的给养也不能保证,这实在不是国家安定、人民丰足的时候啊!如果还要为‘阿母’建府第,动用成千上万的民工,这得花多少钱?一些人趁机迎合皇上,他们假公济私,收受贿赂,扶植亲信,致令许多坏人得到任用,白色和黑色杂乱地交错,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人们对这种做法是很不满的,请皇上再慎重考虑吧。”

汉安帝根本不接纳杨震的意见,把杨震的奏章扔在一旁。他对于杨震公然反对自己的意旨,心里感到很不高兴,只是由于杨震是当时久负盛名的大学者,才不敢惩罚他。但是安帝对此还是怀恨在心,不久就找借口免去杨震的官职,把他赶回家乡,并逼得他服毒自杀了。

混淆黑白成语寓意

赵高的指鹿为马,李振的诬蔑清流,道德有兴替,社会有盛衰,自古国纪废弛,社会堕落的时候,总有卑鄙龌龊的人出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然而道德的客观标准,一时虽有重轻移易的现象,但是道德的本质,是亘古不变的。道德的本质是天良,天良的运用是良知,成语告诉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盲从,不可盲目服从多数,更不可人云亦云。

混淆黑白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混淆黑白”指故意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颠倒是非,制造混乱。动宾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运用示例

宋·刘安世《乞罢李常盛陶中丞侍御史之职》:“任用之际,不察忠邪,黑白混淆,是非杂糅。”

明·倪谦《王德明字说》:“然不能不蔽于外诱,故物我相形,利欲相攘,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而沦于暗矣。”

清·张廷玉《明史·聊让传》:“章奏多决中旨,黑白混淆,邪正倒置。”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四回:“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时妹子求死不得。”

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宣言中所谓‘若离若合,殊有混淆黑白之嫌’者,似乎也就是为此辈的手段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