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口若悬河意思是什么

口若悬河意思是什么

口若悬河意思是什么

口若悬河(拼音:kǒu ruò xuánh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世说新语·赏誉》。

口若悬河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口若悬河(拼音:kǒu ruò xuánhé)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世说新语·赏誉》。

“口若悬河”意为说话滔滔不绝,像河水倾泄一样(悬河:瀑布)。形容能说善辩,话语不断。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状语,也作补语。也说“口如悬河”。

口若悬河成语出处

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

口若悬河成语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学者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郭象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尤其能够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各种事情常常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

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

郭象恪守“不做官、只做学问”的人生原则,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出山做官,参与朝政。郭象再三推辞,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下来,到朝廷中做了一名“黄门侍郎”。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立论新颖,条理清楚,讲得深刻、生动,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学识和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一旦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口若悬河成语寓意

“口若悬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起话来像瀑布一样滔滔不绝,形容人善于言谈,能言善辩,把话说得很流利,而且滔滔不绝。一个人要是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无论在生活上或工作上都会增加他的成功率的,他的个人魅力也会有所提升。比如,一个人在公共场所上,说话流利,口若悬河,那么他会成为目光的焦点,大家会给他的个人形象加分的。对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都肯下工夫去思索它的道理,却非常的难得,但是这是能做到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一个因素,如郭象。这句成语也可以和“滔滔不绝”相联用,凡是对于那些善辩而口才出众的人,都可以说他们是“口若悬河”或者是“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成语用法

口若悬河成文用法

“口若悬河”形容人能言善辩,说起话来像瀑布倾泻一般滔滔不绝。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状语,也作补语;中性。常常(特别是在修饰动词时)跟“似”“般”一类词结合成词组。也说“口如悬河”。

口若悬河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德称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一个铺眉苦眼,滔滔口若悬河;一个俐齿伶牙,喋喋舌如干将。”

现代·蒋和森《风萧萧》:“沈别驾正担心裴渥的话一拉开,就要口若悬河地高谈不休,弄得别人一句话都插不上,只能耐着性子‘恭听’。”

现代·李英儒《女游击队长》:“‘没困难!’莲姑娘口如悬河一泻而出。”

口若悬河成语辨析

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娓娓而谈

三者都有“话很多,说个没完”的意思。区别在于:“侃侃而谈”多着眼于说时的神态,“娓娓而谈”多着眼于听者的感觉,“口若悬河”多着眼于口才。强调说话时理直气壮神态从容,要用“侃侃而谈”;强调说话动听而样子毫不疲倦,要用“娓娓而谈”;强调口才很好,能言善辩,要用“口若悬河”。“口若悬河”多作谓语,定语,状语;“侃侃而谈”和“娓娓而谈”多作谓语,偶而作定语,不作状语。“侃侃而谈”和“娓娓而谈”多带褒义,是直陈性的;“口若悬河”为中性成语,是比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