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学书意思是什么
临池学书(拼音:lín chí xué sh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芝传》。
临池学书意思是什么详细介绍
临池学书(拼音:lín chí xué shū)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芝传》。
“临池学书”的原义是相传东汉张芝学习书法很勤,家中衣帛都被写上字,然后再煮白;他在池边学书法,池水都被染黑了;形容一个人在练习书法上非常用功,每日苦练,不知疲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
临池学书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芝传》:“尤好草书,学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水为之黑。”
临池学书成语故事
汉代弘农郡有一位名士想去拜见好友张芝。这时,天色将近黄昏,马车绕过山脚,眼前出现一口大池塘,池水乌黑。池边长着两棵大树,大树之间牵着一条绳子,挂满破布,在晚风中摆来摆去。破布下正坐着他的好友张芝,草地为席,石板为桌,正专心致志地奋笔疾书。
名士悄悄地走近他的身旁,凝神观看了片刻,只见或浓或淡的线条龙飞凤舞,整幅作品意境深邃、无限精美。他情不自禁地大声赞叹:“太好了。”
这一声惊动了张芝,他转过脸,见是好友,忙投笔起立,说:“你莫要夸奖嘛。我是用那池墨水换来这一纸的点线啊。”
名士看了看那树间破布,才恍然大悟,原来张芝是用布帛代纸,写满字后就拿到池塘漂洗,晒干再用。长年累月,那一大口清澈的池塘竟染成了黑色。张芝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东汉草圣”的美名。
临池学书成语寓意
张芝学书,纸张紧缺,就在家中所用的衣帛上练,然后再煮熟染色,最后成了书法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刻苦勤学。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刻苦勤奋、专心致志,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反之,则一事无成。
临池学书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临池学书”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形容一个人在练习书法上非常用功,每日苦练,不知疲倦。
运用示例
宋·曾巩《墨池记》:“(王)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此为其故迹,岂信然耶?”
宋·李吕《以油烟赠许尉因赋长篇》:“换鹅右军肯轻示,五日京兆无人识。临池学书水为墨,不救晋家清谈厄。”
明·张岱《家传》:“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临池学书成语辨析
临池学书—手不释卷—孜孜不倦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意思是指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临池学书”“手不释卷“孜孜不倦”都有勤奋好学的意思。但是,“临池学书”是具体的、很有形象感,侧重于苦学勤练。“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侧重于对书卷的喜爱程度很深。“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侧重于学习的兴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