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最后四句
塞上曲·蝉鸣空桑林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这首乐府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叙事写景。后四句为第二次层,议论抒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深秋桑叶凋零寒蝉悲鸣,征人行进八月萧关古道。出塞再返回气候已转寒,枯黄的芦草覆盖着原野。这四句写诗人在边塞漫游体验生活时所见到一派肃杀、满目悲凉的秋景。
“蝉鸣空桑林”中的“蝉鸣”,所渲染的是空旷中的垂死的声音,先声夺人,给人肃杀之感。“八月萧关道”中的“八月”,点明季节,同于“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八月”,“萧关”:宁夏古关塞名。“出塞入塞寒”是从触觉入笔,上一句“蝉鸣空桑林”是从听觉入笔,下一句“处处黄芦草”是从视觉入笔,共同状写出“萧关”古塞的慷慨悲凉。
开篇刻意描写如此肃杀悲凉的秋景,是为下文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自古来自幽州并州的勇士们,都战死在这漠漠黄沙中。千万不要学那自恃勇武不爱惜生命的游侠,自鸣不凡地把紫色的骏马夸耀。这四句承上而来,是诗人耳闻目睹边塞生活后,对战争的感悟,对世人的劝说。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写出了对戍边征人的深切同情,与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感人至深。
“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一带,唐代边塞之地,是当时许多读书人追逐名利的地方。诗人慕名而来,然而,看到听到的却是太多的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不禁黯然神伤,深表惋惜,充满同情。
战争的残酷无情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于是诗人心头油然升起一种非战的情怀,奉劝世人:“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游侠儿”:指恃勇气、逞意气而轻视生命的人。诗人在此对这些好斗好战的市井游侠进行了无情的嘲弄和讽刺。
战争是痛苦的。人人都应该热爱和平。为人处世,别自恃勇武,要诚恳待人。这些警戒之语,在当时是进步的,在今天,也仍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