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庙如何得名
新绛县三官庙,俗称葫芦庙,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古城内韩家巷,坐落在一个小十字街口的东南角。
葫芦庙”是个俗名,传说庙前曾置一巨大的石葫芦而得名,至于为什么在三官庙前放置一个石葫芦没人知道,只有一些神话传说,而且这个石葫芦也早已不知去向。从庙内现存清代石碑记载,至迟清代就叫“三官庙”。 三官;天官赐福,上元紫微大帝—尧帝,地官赦罪,中元清虚大帝—舜帝,水官解厄,下元洞阴大帝—禹帝。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正殿内后墙及南北山墙,依墙砌神坛,神坛高度不到一米,上有彩塑神像11尊,另山墙角落有两尊高约70厘米小型彩塑,上部为兽首,下部似一只兽爪,形制奇特。 正面神坛排列主像3尊,三官均倚座于须弥宝座,足下须弥脚踏,头戴天冠,面色黝黑,上唇和下巴塑有胡须,眼部微突,神情凝重。穿帝王装,衣饰沥粉图案。中尊双手于胸前,但是已损坏,露出泥胎内部木龙骨,上有墨书“维大元国至正元年”题记。另两尊地官和水官,左手护覆右手于胸前。三官身后均为高浮雕屏风式椅背,椅背中间高,覆盖丝绸,两侧略低,浮雕格子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