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号名字的由来
其实,官府起初并不泛称「衙门」,「衙门」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牙门」是古代对于军旅营门的别称,据说取义于《诗经》“祈父,予王之爪牙”一语。祈父,是大司马一职的古称,执掌国家的军事和武卫,乃王者的左膀右臂,其仪仗“像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牙旗”,用猛兽的爪牙象征王者的武卫,取其勇猛之意。为了把这种象征表示出来,起初把猛兽的爪牙列饰在军事长官办公的地方,比如中军营帐门前。后来用木头刻画大型的象征性兽牙于营门两侧,于是便有了「牙门」,但并没有成为官府的代称。
「牙门」演变成「衙门」,相关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晋书 王浚传》,其传云:“时有八百余人,缘石头城劫取布帛,臣衙门将军马潜,即收得二十余人。”是作为马潜的职称出现的,此时依然和官府之间尚没有形成任何关系。
「牙门」演变成「衙门」并正式成为官府的代称,大致起始于唐。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比较详细地考证了「衙门」的由来。封演说:“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稍讹变转而为衙也。”由此可见,唐以前人们是不把官府称衙门(或牙门)的,由于时俗尚武,官府也以带点武夫气概为荣,所以官府始称牙门。从上可知,「衙门」是由汉字的讹变、演变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