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字的演变
“戏”最初源于祭祀活动。也是军队作战前的一种仪式。金文写法各不相同,是秦未统一文字前的普遍现象。西周金文“戏”字所从的“豆”或讹省为“口”。所从的“虍”或繁化为“虎”,竖画左右各加“|”为饰。战国文字“戏”字所从的“虍”、“豆”形体多有变化。但构成要素完全相同,均像在食器“豆”前有一虎头和戈形。会意在祭祀或进餐时有人头戴虎头面具,持戈舞蹈。小篆将不同的写法进行归纳并统一了字形。
又因戏是摹仿作战和狩猎的动作,并非真实生活而被称为戏耍,由此引申为演戏、歌舞、杂技等游艺活动。隶书在变小篆圆弧笔画为直方的同时,将戏写作隶书。并作为古代的简化字使用了一千多年。汉隶文字“戏”或讹作从虚、从成;或讹作从戈、从虚。今简化字统一写作“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