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后稷教民的意义
孟子将伦理领域延伸到政治领域,将教育与其“仁政”的社会政治主张结合起来,提出“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并认为这是与尧舜的仁义之道向背道而驰的,他进一步指出,实行仁义之道仅仅满足于“善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善教”,因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孔子也说过“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那种不以“善人”之道去教导民众忠信礼仪,而用暴力企图使民众战栗、恐惧而治理国家的,就是遗弃、背叛民众,而最终也将被民众所遗弃。
可以看出,儒家对于诸侯君主的要求是:“用民”之前要“教民”,而“教民”之前要“富民”。
孟子在回溯上古圣王尧治天下的过程时说:“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孟子·滕文公上》)意思是尧治理天下,是饱食、暖衣、逸居和教人伦。这样的圣王,才是人民拥护的君主,造福于民的君主自有百姓投奔,继而获取天下土地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孟子希望鲁侯任命的大将军能够明白这样的道理,能够引导君主施行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