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孔子所谓的忧惧与内省的联系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省”字,指反省、自省,也就是自己审视自己。“疚”字,指内心惭愧不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司马牛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他自我反省而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呢?”
张居正作注说:“司马牛因其兄桓魃作乱常怀忧惧,故孔子开慰之如此。然内省不疚,实自常存敬畏中来,非徒悍然不顾而已。”据史书记载,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魃的弟弟。桓魃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执政者打击,司马牛全家逃到鲁国。之后,司马牛拜孔子为师,并声称与哥哥划清界线。
孔子答司马牛之问,是针对他常怀忧惧而言。所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就是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的根本原因,是审视自己感到没有愧疚。正如张居正所说:“然内省不疚,实自常存敬畏中来,非徒悍然不顾而已。”还有一句俗话,叫“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孔子在这里所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一种人生修养的境界。自己的思想、行为端正,做人问心无愧,心地就会坦然,心胸就会豁达,心境就会祥和、清净,他也就没有什么可忧愁可畏惧的。这正是君子应有的人生态度。孔子还说“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之所以能如此,根源就在于“内省不疚”。
孟子所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孟子·尽心上》),他把做人问心无愧,视为君子平生之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