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基层是什么
路面基层,是在路基(或垫层)表面上用单一材料按照一定的技术措施分层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其材料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基层是整个道路的承重层。起稳定路面的作用。路面基层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和碎、砾石基层。
一、道路基层分类
基层分为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
二、道路基层特点
1、基层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且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变形对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粘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特种或重交通;或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
2、基层在水泥混凝土道路的作用是:可以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为水泥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
3、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排水基层下应设置不透水底基层。
4、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根据面层施工方式不同,每侧比面层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500mm(轨模式摊铺机)、650mm(滑模式摊铺机)。
5、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三、道路垫层
道路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环境下,应设垫层,以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
1、垫层的设置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填料的特点设置防冻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或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置排水垫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2、垫层材料
防冻和排水垫层宜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料或稳定土类材料。
3、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水系统相连接,
厚度宜大于150mm,
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
五、基层常用材料
1、无机结合料稳定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石灰工业废渣(粉煤灰、钢渣)、水泥稳定土类材料。
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砂砾及级配砾石基层属于柔性基层,可用于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基层。
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天然砂砾应质地坚硬,含泥量不应大于砂质量的10%,砾石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的含量不应超过20%。
用作快速路、主干路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级配砾石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上基层时,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37.5mm;级配砾石用作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底基层时,级配中最大粒径宜小于53mm。
3、特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宜选用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4、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等粒料。为了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六、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
1、材料与拌和 原材料应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配合比设计,使其符合设计与检验标准的要求;城区施工应采用厂拌(异地集中拌合)方式,强制式拌合机拌制,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且达到文明施工要求;应根据原材料含水量、集料颗粒组成、施工温度的变化和运输距离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混合料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稳定土拌合前,应先筛除集料中不符合要求的粗颗粒;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应先将石灰、粉煤灰拌合均匀,再加入砂砾(碎石)和水均匀拌合。
2、运输与摊铺 拌成的稳定土类混合料应及时运送到铺筑现场。水泥稳定土材料自搅拌至摊铺完成,不应超过3小时;运输中应覆盖,防止水分蒸发和遗撒、扬尘;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最低施工温度在5℃以上;厂拌混合料摊铺时路床应湿润;雨期施工应防止石灰、水泥和混合料淋雨;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应尽快碾压密实;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采用机械摊铺,摊铺应均匀一致,发生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时,应及时翻拌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