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课文原文
龙门石窟是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 侍),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加上隋炀帝它的对面建了皇宫,从此,这儿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北魏孝文帝于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 碉)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长宽各30余米。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5年建成。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园 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 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煌 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轮 伦)的艺术杰作。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