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也参得罪于大人
别曲解了。r 孔子他们都强调很多次了,不是一味的顺从就是孝顺。r 相关故事例如r 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晳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闻之,知其体康也。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r 简单说就是你爸爸打你不要傻抗,要溜……r 再如r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三不孝也。也明明说了明知父母做错了,还不劝阻,这才是不孝。r 上面是想说,无论是现在的教育,还是以前孔孟之说都从来没有教你 "愚孝"。而平常具体的细节怎么说的呢?我觉得差不多可以引用r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r 其实很简单,就是多为父母考虑,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就好了。并非什么都给他们最好的物质就是孝了,可能他们只想要你陪陪说说话。很多老人内心很敏感,可能你觉得无所谓的,他就是在乎。r 举个例子,我外公年纪很大了,性格又很容易悲观,我每次去跟他吃饭,他问我,好不好吃?我都说,好吃,特别好吃,就是差点盐。r 说好吃都懂,外公当然希望我吃的香。说差点盐是因为外公年纪大了,吃东西没味道。我要是光说好吃,外公就会想,唉,我老咯,吃东西都没味道咯。要是说差点盐外公就会觉得,不光我吃没味道,大家都感觉差点盐。r 至于会不会以后的饭越来越咸呢?当然不会了!又不是我外公做饭……r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