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孟子认为什么能称为大国

孟子认为什么能称为大国

孟子认为什么能称为大国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老和尚本想去老百姓家化点斋饭来,又想今天太晚了,为何不去山下散一散步呢,说着,他便下山去了,这位老和尚走着走着,觉得有一点冷,于是便又上山回寺院去了。

老和尚刚刚回到寺院里,看到一个小偷鬼鬼遂遂地在寺院里偷东西,便想,反正我这寺院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除了破锅、破碗、破衣服,根本没有什么可偷的,让他偷去吧。小偷光顾了老和尚的寺院后,心想什么破寺院,一无所有,便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刚走到门口,看见老和尚正在门口站着,不觉得一惊,浑身直抖,只见老和尚说:“这位年轻人远道而来,光临敝寺,实在没什么可送,把这件衣服送给你,晚上冷了。”小偷听后,满脸羞得通红,接过衣服狼狈地逃之夭夭了。

第二天早上,老和尚出来散步,一看,昨天晚上给小偷的那件衣服整整齐齐地放在了门口,老和尚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时,楼梯下面传来一个声音,“师傅,是你让我良心发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请收留我为徒弟吧!”老和尚说:“好吧!既然你已经改邪归正了,那我就收你为徒弟,以后千万别在做这些偷偷摸摸的事情了。”

从此以后,老和尚和“小偷”一起做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的寺院也越来越兴旺了。

还有一个历史故事——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sù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xī)郡(今四川西昌),讨伐高定;东路又派马忠由僰bó道(今四川宜宾)出发,进攻牂(zāng)柯郡(今贵州福泉),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今贵州毕节),攻向建宁(今云南曲靖)。

此时,雍闿(kǎi)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

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三路大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孟获。

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而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五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 阵,若祇如此,即定易胜耳。(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

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道德经》中,老子就说:“道生之 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天道无亲,恒与善人。”《论语·里仁》中说:“德不孤,必有邻。”《论语·为政》里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德的感召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自古以来,皆如此。朱熹道:“以力服人者,有意于服人,而人不敢不服;以德服人者,无意于服人,而人不能不服。”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即使在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那些国君尽管用霸道行事,但高举的还是王道的旗帜(“假仁”即是),这说明王道是得人心的,只不过他们只是想假借王道的名义去成就其霸道之功。孟子认为,这样做,少有成功的,因为一般小国根本就没有大国的实力,在用霸道强国方面怎么样也敌不过大国。大国中霸道最后成功的秦王朝,也很短命。孟子强调,只要行王道,即使小国也能成就大业,如商汤王,周文王。

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是有大国强国的条件才能做到;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非要具有大国强国的条件,——商汤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文王凭百里见方的地方就称王了。靠武力使人服从,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其暂时的力量不够反抗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别人是心悦诚服的,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