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冰库温度
在我国有冰库的记载已经有3000多年了,在西周时期就有相当规模的冰库了,那时的技术和装置非常简单,就是把冰埋到地底下,上面用砖块封好,涂上泥浆后,再用火烧硬,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但是这种储存方法毕竟落后,到了夏季会有很大一部分冰融化掉,所以在采集的时候就要多于实际使用量三倍以上的冰。
唐代时,由于打井技术的突飞猛进,把冰储藏在8丈以下的深井里,井越深里面的温度就越凉快,用这种储存起来的冰很少有损耗,比起西周时期,会节省不少采冰的劳力,唐人把这种井叫做冰井。
到了明清时期,就不需要唐代那么深的井了,使用砖和石头砌一个地窖,再给四周铺上棉絮、稻草、炉灰渣等保温材料,利用这种技术储存冰就简单有效的多了,并且储藏冰已经不是皇家专利了,民间有钱人家都可以做到,只是规模小点而已,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北京城到处都是冰窖,还出现了专门从事储冰、卖冰的商家,所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在夏季使用到冰了。
这就是在冰柜和空调出现以前古人在夏季如何利用和储存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