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十大道观
1、天师洞道观
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除此外,青城山还有四宫殿,分别是建福宫、圆明宫,玉清宫,上清宫。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上有两条裂隙,故名。
2、建福宫道观
建福宫为道教宫观,坐落于四川省灌县西南的青城山丈人峰下。此地传为五岳丈人宁封子修道处,该宫创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724),时名丈人观,宋代改名“会庆建福宫”。现仅存两院三殿,均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宫内殿宇金碧辉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点缀亭台,宛如仙宫。宫右有明庆符王妃梳妆台等古迹,宫前有溪穿过,溪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绝。四周林木苍翠,浓荫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顿感清凉,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宫观,又是游览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3、祖师殿道观
祖师殿,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天仓峰,背靠轩辕峰,面对白云溪。古名清都观、洞天观、真武宫。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殿内供奉真武大帝、东岳大帝、吕洞宾及张三丰塑像。据载唐代薛昌、唐末五代杜光庭、宋代张愈、费元规等道士曾在此地隐居。
4、上清宫道观
上清宫是青城山位置高的道教道观。晋代始建,后废,唐玄宗时重建,五代王衍时再建,明末毁。现存观宇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国年间陆续重建。大殿祭祀三清。还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八卦鸳鸯井,有楠木刻板《道德经》全文等珍贵文物。宫左玉皇坪据说是前蜀王衍行宫所在地。现存殿宇建于1862—1874年间(清代同治年间),现有老君殿、三清殿、道德经堂、文武殿和玉皇殿。
5、圆明宫道观
圆明宫又称园明宫、元明宫,属道教宫观。在四川省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青城镇青城前山门北侧。旧名清虚观,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后屡有修葺。宫内共三殿五院,主祀三官大帝、斗姥元君、王灵官、等道教仙真。宫外丛林蓊郁,翠霭掩映,环境清幽,风光迷人。道观的特点为楠木林茂密,由历代道人在道观中种植,为目前青城山金丝楠木较为集中的地区。为青城山道教宫观较优雅之一,同时宫内设立有青城山圆明宫道家研修院,许多旅游爱好者和养生爱好者长年居此养生修炼。
6、玉清宫道观
玉清宫坐落在青城山丈人峰北坡。从圆明宫往西南上行里许即到。它古为天真观,祀天皇真人,载于清乾隆《灌县志》,古庙被毁。1938年成都慈善会在旧址上重建,取名玉清宫,有殿宇两重:上殿供奉吕祖、邱祖;中殿供奉祀宁封真人和药王孙真人。玉清宫环境幽静,在殿前平台上,视野开阔,可俯视山下百里平畴。
7、青城山全真观
全真观位于青城山青龙岭龙居岗半山腰。1996年傅圆天大师精心规划,恢复重建慈航殿、七真殿和五祖楼。更名“全真观”。殿堂正对丈人峰山口。从天鹤观沿岗上行,峰回路转,可见层层茶园,及猕猴桃林。溪流绕径而下,巍峨的殿堂耸立在葱翠的林木中,左边是尖峭绵延的丈人峰,右边是逶迤神秀的飞仙岗,实为修身养性之所。全真观前殿供奉道教的慈航真人。后殿供奉全真道开派的邱处机、谭处端、马丹阳、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位祖师。
8、青城山朝阳洞道观
朝阳洞在青城山老霄顶的岩脚处,现在有大小两个洞,小洞能容数十人,大洞可容数百人。民国期间这里有单檐殿宇。洞挺深,从洞顶有水珠滴下,依靠陡峭的山崖,在洞窟内建有一处道观。洞口门楼为悬空古建筑,洞中塑宁封真君及吕祖、邱祖和三官神像。如今朝阳洞附近有食宿部,供游人休息。
9、太清宫道观
太清宫初建于唐代,原为佛教丛林,名“龙居寺”,清代俗称郭家庵,清末改为道庙。位于青城山前后山之间,面对彭祖峰和金鞭岩,后倚棋盘石和神仙洞,左有青龙岗,右有白马岗,庙前溪水潺潺,古树成阴,花香四季,环境十分幽静。
1、0、老君阁道观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顶,海拔1260米,始建于1992年秋,1995年秋建成,历时三年。老君阁分六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意蕴天圆地方、太极八卦之意。老君阁外观呈塔状,顶尖,中堆三圆宝,寓“三光”、“三才”。在这可以远眺岷江和青城山,还有数百里的天府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