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什么意思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什么意思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什么意思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1、意思:

高级的修养(上德)不求有所得(德),所以就有所得(有德)。低级的修养(下德)不放弃求有所得,所以无德。

2、意义:

最好的修养不是为了自己有所收获,而是在于把事情办好。最高的修养是“无为”,一切依照自然发展规律去做,而没有什么需要加以人为的措施,所以说:“无以为”。低级的修养“为之”(“无为”的反面),而以为种种有人为的措施之必要,所以是“有以为”。

3、出处:

《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4、译文:高明的有道之士,掌握了“德”的奥妙,他的言行无不符合“德”的原则,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德”,这才是真正有“德”的人.不高明的修道之士,并不谙知“德”的奥妙,他的言行总想符合“德”之原则,总以为自己有“德”,其实他并没有“德”.高明的有道之士,并不是故意想有为,但却没有什么不为,因为他符合“德”的原则;不高明的修道之士,尽力想表现有为,却什么也不能为,因为他不符合“德”的原则.最有“仁”的人,他实实在在去行仁事,但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行“仁”;最有“义”的人,他有所作为,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人的行为;最有“礼”的人,按一定标准行事,但是倘若别人不理解或不知道他的行为,他就会伸出手臂大嚷大叫,强迫别人跟随他去行动.所以,我们从这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后才有“德”,失去“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礼”这个东西,是其它都失去后才有的,它实在是道德之末了.它标志着忠信的不足,是道、德、仁、义变得淡薄时才会出现的,当然就是祸乱的开始了.有预见的有“智”之士指出:道德的末日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厚道而不要薄情,处理要实在而不虚伪.所以要去掉不合“道”的前者,而取合于“道”的后者.

5、大意:本章阐述的是世俗的道德仁义的表现和它们出现的原因.老子特别厌恶礼和先知(前识者),因为它们意味着祸乱和愚昧,主张舍弃这些虚华,归于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