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是什么鱼
笋壳鱼是尖塘鳢属鱼类的俗称,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淡水鱼类的统称,常见的有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等。其学名云斑尖塘鳢,别称泰国笋壳鱼、泰国鳢鱼等,因体形似笋壳而得名。
- 体型:笋壳鱼体延长、粗壮,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腹缘浅弧形隆起,整体似笋壳。常见个体150 - 200毫米,最大个体可达660毫米以上。
- 头部和五官:头中大,吻短钝,眼中大、上侧位,口大、前位、斜裂,下颌突出,上、下颌齿多行,颌齿细小。
- 鳍部:背鳍共2个,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第二背鳍基部较长;臀鳍和第二背鳍相对;胸鳍宽圆;腹鳍小;尾鳍长圆形。
- 鳞片和体色:体被栉鳞,无侧线。头、体棕褐色,背侧深色,腹部浅色,各鳍为浅褐色,体侧可能具5 - 6个纵向深褐色大斑块,亚马逊笋壳鱼体色偏黑,体侧无斑纹且体色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
笋壳鱼原产于东南亚诸国,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地,还原产于澳洲大陆。1975年我国台湾地区首次从柬埔寨引入,1987年广东省开始引种,1988年从泰国引进一批亲鱼并人工繁殖成功,199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又从越南引进。
- 栖息环境
- 笋壳鱼是暖水性、底栖穴居性鱼类,喜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池塘、沼泽、溪流、湖库等淡水中,也能在咸淡水中生活,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适温范围15 - 35℃,最适生存水温25 - 30℃,水温低于10℃以下时很容易死亡,多在2米以下水层活动,常栖息于水质清澈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砂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作快速和长距离游泳,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可钻到泥里1米深处达10小时。
- 食性
- 幼鱼阶段:主要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幼体、环节动物等为食。
- 成鱼阶段:主要以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幼体等为食,也食一些新鲜的动物肉碎屑等,对食物先窥视后吞食,不追逐捕饵,耐饥饿能力很强,一次饱食后可多天不摄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后也摄食鱼糜、冰鲜鱼块、植物性商品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等。
- 繁殖习性
- 笋壳鱼是卵生性鱼类,繁殖期5 - 10月份,每年可产卵2 - 3次,相对怀卵量70 - 220粒/克,产卵最适水温27 - 32℃,产卵后雄鱼独自守卫在鱼巢中直至仔鱼孵出离巢为止。
- 食用价值:笋壳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广受消费者的喜爱。
- 经济价值:云斑尖塘鳢和线纹尖塘鳢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先后引进我国珠三角地区,并作为特色品种得到推广,成为热门的人工养殖水产新优品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