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芭蕉树由来

芭蕉树由来

芭蕉树由来

芭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大,果实芳香清甜,营养丰富。它由于体态潇洒脱俗,也与文学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广东音乐曲谱中的《雨打芭蕉》,脍炙人口:“芍药红含三径雨,芭蕉绿浸一溪云”,堪称园林绝妙佳联。

芭蕉之名,始见于宋代文学家、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上载有“芭蕉极大者,凌冬不凋,……”并认为它一叶舒展(“芭”意),一叶则焦(枯萎),即成“蕉”,因是草本植物,冠以(“艹”)。这种考释,在宋代陆佃的《埤雅》中有共同的记载:“蕉不落叶,一叶舒则一叶焦,故谓之芭蕉。”这都是从芭蕉的生态特征来命名的。

“芭蕉”之名虽始见于宋代的《埤雅》等古籍,但芭蕉作为果品为人栽植,早在汉朝已有,相传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破南越(今广东一带)扶荔宫时,已有蕉的种植,古人称为“甘蕉”,俗叫蕉子。曹叔雅的《异物志》曾记载有“其肉如饴蜜,甚甘美。”云云。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古典名着《红楼梦》中“海棠社”的发起人探春,为自己取的别号是“蕉下客”,理由是园中“芭蕉梧桐尽有”,自己“最喜芭蕉”。南宋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添字丑奴儿》词:“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南宋词人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词人在这里借景抒发离别情怀。北宋词人葛胜仲《点绛唇》:“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