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借酒消愁的诗句
辛弃疾在滁州任职时,虽然半年时间就把混乱不堪的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经济直线发展,士兵训练有素。但辛弃疾的目标的要带兵恢复中原河山,现在屈居为地方官,距离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的目标还遥遥无期,他心中苦闷,无处言语。在他的同僚离任滁州通判时,辛弃疾写词《木兰花慢》送别,祝愿同僚高升的同时,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和为国事担忧的愁绪之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殢(ti)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人老了情趣便少了,对着离别对酒,不禁也害怕起来年华易逝。很快就是中秋佳节了,那一轮美好的明月,却偏偏不照人间团圆。无情的流水,也不管离别之人的悲伤之情,与西风一起,放舟而去。你在船上能品尝到莼菜羹和鲈鱼脍,回家后能在夜深的灯前与儿女团圆。
远行的人,正好要去朝见皇帝。殿堂上的皇帝正在思贤访贤。料想在深夜里,承明庐里的人正在奉旨修正诏谕,筹划边防的军务。如果长安的故人问道我,就说我依然如前,借酒消愁,无可奈何。望着秋天的天空,一只大雁消失不见了,沉醉时听到空弦声起。
辛弃疾写这首词时是乾道八年,那时他才三十几岁,何以自称“老来”呢?不过想想也是,辛弃疾南归以后,本想着干一番大事业,渴望收复故土,不想辗转多地,大材小用,北伐无望,“壮志未酬心先死”,叫他怎么不称老,心绪怎能不萧索颓败?
词的上片写送别,中秋前送友人离去,离别前的一杯酒,让人害怕面对年华逝去。中秋夜我们不能团圆,流水和西风送舟归去。祝愿你能品尝到江东的特产莼菜羹和鲈鱼脍,回家能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
下片抒情。友人回京朝见皇帝,正好皇帝也在寻访能人贤士。君臣相得,是振邦兴国的景象。深夜里修正诏谕,筹划守卫边防是事宜,这寄托了辛弃疾的理想,表达了辛弃疾带兵出征,为国收复河山的渴望。之后笔锋一转,慷慨激昂的情绪突然变得失落低沉,长安的故人如果问起我,就说我依然为酒困扰,借酒消愁。这两句话表明了辛弃疾报国无门的悲愤。最后两句“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借用《战国策》“惊弓之鸟”的典故,受伤的大雁听到弓弦声,惊恐而跌落。遭受贬谪的辛弃疾此时也如受伤的大雁一样,受到严重的打击,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痛情怀也只能在酒醉中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