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中国古代文化意义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最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经》中,子曰 :“教民亲爱,莫大于孝”。
“孝之为义,初不限于经营家族。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之民主主义》一文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
孝最基本的内涵是子女对父母的孝。
《礼记》:“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最首要的含义是尊亲,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现在说孝,往往指子女赡养父母、晚辈赡养长辈,其实,尊敬先于赡养。
至于祭祀祖先,祭享之礼,“其事似近于迷信,然尊祖敬宗实为报本追远之正务”。
祖先崇拜、祭祀等等,都是家庭宗族孝文化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