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的科目
一、中医基础理论类
- 中医基础理论:这是中医学习的核心基础,包含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哲学基础(如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藏象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学说、防治原则等内容,它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是后续学习的基石。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防治的认识思路。
- 中医诊断学:它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主要教授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诊(望神、色、形、态等)、闻诊(听声音、嗅气味)、问诊(问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等)、切诊(脉诊、按诊)这四诊的内容,以及如何运用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辨证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二、中医经典著作类
- 《黄帝内经》:这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涵盖了丰富的养生、防病、诊断、治疗等理论知识,其中的许多理论如“不治已病治未病”等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黄帝内经》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核心理论。
- 《伤寒杂病论》:由东汉张仲景所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的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至今在临床广泛应用,学习这部经典可以掌握中医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方法以及方剂的配伍应用。
三、中医临床学科类
-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医学的核心学科,主要讲授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等知识,涉及感冒、咳嗽、哮病、喘证、心悸、胸痹等多种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治方法,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诊疗思路和技能,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 中医外科学:主要研究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肿瘤)、皮肤病、肛肠病、男性前阴病等外科病症的辨证论治,以及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如外治法(膏药、箍围药、掺药等)的应用等。
- 中医妇科学:专门针对女性生理、病理特点,讲授女性特有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涵盖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保健知识,体现了中医在妇科疾病诊治方面的独特优势。
- 中医儿科学: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病因等方面与成人有所不同,中医儿科学在辨证论治和用药方面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小儿的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等,学习该学科有助于掌握儿科疾病的中医诊治方法。
四、中医方剂学类
- 方剂学:主要研究和阐明方剂的配伍规律、组成原则、药效、主治等内容。学习各种方剂的组成药物、方义分析、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加减变化等知识,如四物汤、四君子汤等经典方剂的组成和应用,这对于中医临床治疗中根据病情合理组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医针灸推拿学类
- 针灸学:包括经络学说和腧穴学两大部分内容,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腧穴是经络上气血输注的部位。主要学习经络的循行分布、腧穴的定位主治、针灸的操作方法(毫针、艾灸等)以及针灸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范围,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 推拿学:主要教授推拿的基本理论、手法(如推法、拿法、按法、摩法等)、功法训练以及推拿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应用。推拿具有疏通经络、推行气血、调和阴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内科疾病、小儿疾病等。
六、中医其他相关学科类
- 中医养生学:主要研究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包括饮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情志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旨在通过各种养生方法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 中医康复学:将中医理论与康复医学相结合,研究中医康复方法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例如利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适用于中风后遗症、骨折术后康复等多种情况。
七、现代医学相关学科类
- 解剖学: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等,这有助于理解中医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同时也为中医针灸、推拿等操作的定位提供了现代医学解剖学基础。
- 生理学:主要研究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及其机制,包括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生理系统的功能,这有助于从现代医学角度理解中医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和现象,也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知识基础。
- 病理学:主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及其原因,通过学习病理学,可以对比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更好地开展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工作。
中医成人本科考什么科目
中医成人本科考什么科目关于这个问题,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小编整理了一些内容,感兴趣的考生就来一起看看吧!中医成人本科考什么科目中医专业属于成人高考专升本文史中医类。 所以中医学专升本成人高考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大学语文。 报考中医专业的成人高考考生需要满足相应条件的,如果考生不具备相关条件,最后取得的文凭将不能作为参加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考试的依据。 医学综合学是中医成人本科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考试内容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学科。 这些学科是理解人体结构、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对于后续学习与实践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成人本科考试的核心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针灸与推拿学等内容。 这些科目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中医的哲学思想、病证辨析、方剂配伍、针灸推拿等,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 中医临床学是中医成人本科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中医临床学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产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肿瘤科学等。 在中医临床学科中,学生将学习到不同疾病的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为日后的中医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药学是中医成人本科考试中的必修科目。 中医药学包括中药学、方剂学、药理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中医药学,考生将了解到中药学的基本知识、中药炮制与贮藏、药理学原理等,为中医治疗提供必要的药物支持。
专业介绍/ 中药学专业
专业介绍/中药学专业 中药学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与中医学基础知识背景,具备良好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中药研制的基本技能及现代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中药生产、管理、销售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实习:根据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依托我院20余家实习单位,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 通过科研或专业技术项目的实习,使学生熟悉中药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程序以及岗位职责。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操作,增长文献查阅和论文写作水平。 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学行业相关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就业:毕业后可在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担任中药师工作,在医药院校及中医药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中药相关检验及监督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等从事中药生产、鉴定、检验、研发、销售及管理工作。 可继续深造,考取硕士研究生。 学制与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4年。未修满学分和未完成培养方案的,可以延后毕业。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授予学位: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推荐内容
中药学专业介绍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药用植物与采集技术、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方剂与中成药、中药食疗与保健、中药化学、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市场营销学、人体结构与功能、基础化学、药理学。
中医药类专业有哪些?主要课程有哪些?提前了解
中医药类专业有哪些呢?跟着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一起来看看吧~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国家有政策,高校有动作,抗疫有作用等,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趋势:中医药大学/专业,正不断变好。 那么,中医药类专业有哪些?跟着团队一起来看看吧~。 一、中医学类专业 目前的中医是包含各民族医学的,因此,目前中医学类专业下面又分为如下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藏医学、蒙医学、维医学、壮医学、哈医学、傣医学、回医学、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现代医学基础等。 二、中药学类专业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专业,是中医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学类专业下面又有如下专业: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蒙药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学专业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中药药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药化学等,此外,还有很多实验课:如中药鉴定、中药制剂实验、中药炮制实验等。 三、中西医结合类:中西医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该专业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人体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眼耳鼻喉头颈外科学及中西医结合急症学等。 从发展方向上来说:中医学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中医医生,中药学的培养方向主要是药剂师,中西医结合类主要是培养懂中医诊疗又懂西医诊疗的医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医生。
中药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有哪些,属于什么类?
中医知识源远流长,在国内有很高的认同感。 作为中医的衍生专业,中药学专业逐渐被诸多考生熟知。 那么中药学专业,它在专业范畴内,究竟学的是什么内容,它的课程是如何安排的,又属于什么类呢?。 中药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主要是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和中药产业发展对中药学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科学发展的需要等若干问题。 中药学专业主要学什么 中药学主要学习中药学、药学、中医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中医药思维、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中药品质评价、质量控制、中成药制备、中药制剂分析和中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中药鉴定、炮制、药剂、临床合理用药、药品经营管理及中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中药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中药学专业课程有: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 中药学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1、基础课程 应主要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课程,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2、专业课程 应主要包括:中药古典文献、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课程,以及包含这些内容的整合课程。 中药学专业属于医学类。 医学类主要分为中医以及西医,中药学专业属于中医范畴。 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 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属于什么大类?主要学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有很多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对于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很感兴趣,想知道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以及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小编就此已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 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有哪些,属于什么类?有很多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对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很感兴趣,想知道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以及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小编就此已为大家整理了相关...。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属于什么大类,主要学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有很多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对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很感兴趣,想知道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以及属于什么学科门类。
中药学专业学什么 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中药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英语、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概论、医学生物学、药理学、无机化学、定量分析、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物的波谱分析、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和药事管理学等。 中药学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与中医学基础知识背景,具备良好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中药研制的基本技能及现代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中药生产、管理、销售、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 中药学专业就业前景 在各级医院担任中医师工作,在有关学校及中医临床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可以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科研、制剂、产品开发和销售工作。 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 广西高考成绩597分可以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204分:河北高考204分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522分左右的大学有哪些院校可以上 中药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分析 中药学专业课程有哪些 法学专业学什么附学习科目和课程
中医诊断学-中医专业课程
它是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是历代医家临床诊病经验的积累,它的理论和方法起源很早。 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扁鹊就以\"切脉、望色、听声、写(犹审)形\"等为人诊病。 在《黄帝内经》和《难经》中,不仅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而且提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致病的内外因素全面考虑。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 公元二世纪,西汉名医淳于意首创\"方药、日期等,作为复诊的参考。 与此同时,著名医家华佗的《中藏经》也记载了丰富的诊病经验,以论脉、论病、论脏腑的《脉经》,是中国最早的脉学专著,既阐明脉理,又分述寸口,三部九候、二十四等脉法,对扁鹊切脉图的《诸病源候论》是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载列各种疾病的证候1739论。 唐代孙思邈认为,诊病要不为外部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他在《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 \"宋、金、元时期,诊断学又有新的发展,宋代朱肱《南阳活人书》强调治伤寒切脉是辨别表里虚实的关键,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论述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辨证。 金元之世,专攻诊断者,颇不乏人。 滑伯仁的《诊家枢要》专论诊法。 戴起宗的《脉诀刊误集解》对脉学极为有益。 对诊断学的论述各有特色,如刘河间辨证重视病机,张子和重视症状鉴别。 重视外感内伤的征候的异同,朱丹溪重视气血痰郁的辨证。 明清时期,对四诊和辨证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四诊的研究,以脉诊和舌诊的发展尤为突出。 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摘取诸家脉学精华,详分27种脉,编成歌诀,便于诵习。 清代李延星《脉诀汇辨》、《脉要图注详解》等把脉学与生理、病理及证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在舌诊方面,继元代杜清碧增补敖氏《伤寒金镜录》后,明代申斗垣的《伤寒观舌心法》,清代张登的《伤寒舌鉴》,傅松元的《舌胎统志》等对察舌辨证多有研究。 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以四言歌诀简要地介绍四诊理论和方法,便于实用。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 传金元四大家忠录》,特别是清代程钟龄《知觉心悟》,都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作为辨证的大法。 明清重《研究的约百余家,各有精避见解。 如明初王初道的《医经溯洄集》、清代柯韵伯《伤寒来苏集》等等。 中国建国以来,中医诊断学受到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获得了新的苗头与成就。 中医诊断学(5版)高清朗读1.81万听友3144300伏羲岐黄中医平台(原账号名称:老中医收徒弟)传承祖传中医,为祖国百姓造福。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部分。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它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骨干课程。中文名中医诊断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3、如何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71、治则(二):正治、反治《中医基础理论》69、疾病的转归、养生《中医基础理论》67、疾病的传变(一):概念、形式(一)《中医基础理论》64、病机:脏腑病机---肝的病机(二)《中医基础理论》60、病机:内生五邪(二)《中医基础理论》57、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一)《中医基础理论》55、病机:发病机理(二)《中医基础理论》54、病机:概念、发病机理(一)《中医基础理论》52、病因:其它病因---胎传、环境、毒《中医基础理论》51、病因:病理产物---瘀血、结石《中医基础理论》48、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二)《中医基础理论》44、病因:概说、外感病因概说《中医基础理论》43、体质:体质学说的应用(二)《中医基础理论》41、体质:形成(一)《中医基础理论》40、体质:基本概念《中医基础理论》38、十二经脉(二):流注次序、循行《中医基础理论》34、血、精、津液(一):概念《中医基础理论》33、气:分类《中医基础理论》30、脏腑之间关系(二):脏与脏之间关系《中医基础理论》27、形体官窍:五体(脉、皮、肉)《中医基础理论》25、齐恒之腑:脑、髓、女子胞《中医基础理论》24、六腑:膀胱、三焦《中医基础理论》23、六腑:胃(二)、小肠、大肠《中医基础理论》22、六腑:胆、胃(一)《中医基础理论》15、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中医基础理论》12、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中医基础理论》06、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中医基础理论》0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李教授讲得好,调理清晰,逻辑严谨,我从中深切感到中医的伟大,我们先人的智慧!3年前9分
中医学要学哪些科目?
很多,如果在正规院校的学习的话,开始就是理.法.方.药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还有以后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温病学,伤寒,金匮.此外还有医古文,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等等。各分科。如果在正规的中医院校的话还有。西医的生理...3个回答
中医药自考本科要考哪些科目?
考试科目分为公共课、选考课和必考课。 公共课是几乎所有专业都会考到的科目,是考生个人素质考查的基础。 必考课一般是主考院校按照专业性质设置的专业相关课程,是学习这个专业的基础。 选考课是考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考试的科目。 自考中医学怎么复习1、看书要仔细,因为药学职称考试内容多而复杂,一不小心可能某个知识点就没注意而没复习到,所以在备考药学职称考试时,看书一定要仔细。 2、根据大纲复习,要求识记和掌握的重点背下来。 3、基础要打扎实,基础知识是重点,只有熟练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复习。 4、买指定的教学书,看教学大纲,把不考的知识点筛掉,并且熟悉题型。 5、多做题,在百度文库上找找本科或者考研的习题集,以及知识点总结。 自考是通过平时自主学习,无需到院校上课,在考期自主参加考试所以没有经历办理入学手续,没有在校经历因此没有学籍。 虽然没有学籍,但是从2003年起,自学考试的毕业证书由全国考委统一制作,并在教育部考试中心进行电子注册,所以自考学历是国家承认,学信网可查的证书。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 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中药学
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成都中医大·马维琪《中医诊断学》(1-80全集)
成都中医大·马维琪《中医诊断学》(1-80全集) 《中医诊断学》01.【绪论】概述、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诊法、诊病、辨证、病历)《中医诊断学》02.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基本原则之整体审察《中医诊断学》03.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发展简史《中医诊断学》04.【上篇】诊法(第一章延后)第二章:望诊(概述有缺)、第一节:全身望诊·望神《中医诊断学》05.得神少神、失神假神(临床表现及意义)、神智异常(癫病)《中医诊断学》06.狂病、痫病、望神的临床注意事项。 望面色(概念、原理及意义、正常色、主客色)《中医诊断学》07.病色(善色、恶色)、赤色主真寒假热和热症、白色主气血亏虚和寒症恍白、黄色主脾病《中医诊断学》08.面色青主寒症、气滞血瘀、痛症、惊风。 面色黑主肾阴虚阳虚。 望色十法、望色注意事项《中医诊断学》09.病色交错的生克判愈后(续)。 望形体(强弱胖瘦、阴脏人阳脏人)《中医诊断学》10.望动和静及特异姿态、颤动和蠕动及抽搐和拘挛、角弓反张。 第二节:局部望诊之望头面《中医诊断学》11.五迟五软(续)、痄腮。 望躯体(瘿瘤瘰疬、膨隆症瘕)《中医诊断学》12.望皮肤(肌肤甲错、斑和疹、阴斑和阳斑、麻疹)《中医诊断学》13.麻疹和奶疹、风疹和隐疹、水疱(水痘、热气疮、缠腰火丹、湿疹)、疮疡(痈疽疔疖)《中医诊断学》14.第三节:望排出物之望寒热风湿燥痰、痰和饮。 第四节:望小儿指纹之正常与病理指纹《中医诊断学》15.第三章:舌诊。 第一节:舌诊概说(结构和原理、方法和注意)。 第二节:望舌质(舌色)《中医诊断学》16.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青舌。 舌形老嫩和胖瘦《中医诊断学》17.胖大和肿胀舌、瘦薄舌、点刺、裂纹、齿痕、瘀点瘀斑、舌态《中医诊断学》18.舌体痿软和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 舌下络脉瘀紫《中医诊断学》19.第三节:望舌苔。 苔质厚薄、润燥糙、腐腻、剥落《中医诊断学》20.镜面舌、类剥苔、偏苔、真假苔。
中医药学要学哪些科目?
中医药学要学的科目有:1、基础课程:中药学、中医学、化学。2、核心课程:开设中医学基础、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76.肺肾阴虚、肝火犯肺、肝胆湿热_标清《中医诊断学》57.血瘀证(续)、血热证_标清《中医诊断学》55.气虚类证(续)、血虚类证_标清《中医诊断学》51.证候真假(续一)_标清《中医诊断学》50.证候错杂(续)、证候真假_标清《中医诊断学》49.证候相兼(续)、证候错杂_标清《中医诊断学》42.弦脉、紧脉、结脉、代脉、促脉_标清满分,老师讲解得太细了,而且知识点很明确,类似的问题和细节上还作了比较突出了重点1年前10分对自学中医非常好,多听几遍,再看下教材进步很大9月前10分讲的很生动。 平易近人。 老学者风范。 10月前9分好!讲的好!语音清楚,言语风趣,引人入胜。 10月前讲得非常好,很容易听懂1年前10分简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多全民朗读(朗读者-陈晓东)2994推拿学基础(28讲全集)7.5万《针灸学》(91讲全集)99.8万【李灿东】中医诊断学(128讲全)元亨利贞918。
中医诊断学(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医诊断学》是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第2版)/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有关高她主承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文件精神,以来自高职高专医药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组织有关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 《中医诊断学(第2版)/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根据中医学、针灸推拿等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需要,系统介绍了中医诊照颂提断学360百科的基础理论,为学习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等布握下氢区激投独火陆相关课程及将来从事临床木要苗围造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调德。 本教材特色是:①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特色,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遵循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轻浓教都气武思想性、科学性、剃婆凳启发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三特定(特定的对象、特定的要求和特定的限制)的原则,重视实践教学,深入贯彻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思想,以培养实用性绍源价玉较女片杆、应用型人才;②本教材除绪论外共分十一章,每章前设学习目标,使教有目的,学有方向;正文设置知识链接,以拓宽学生思路;章后设目标检测,使学生能抓住重束群律手互点,掌握要点,并输云移进行自我检测;③本教材适当介绍了中影辣芝霉医诊断学的学科进展及典型案例,尽量帮助学生适当掌握中医诊断学的重以态记后受要专业术语,使学生初唱步具有中医学的临床辨证思维能力;④本教材的编写,在突出重点的原则下,全书叙述简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多使用简单明了的简表、简图等,体现出基本理论的特点。 《中医诊断学(第2版)/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要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使用,尼握旧角快志额其他相关专业如骨伤、康复治疗技术、医疗美容技术、中药、护理等专业也可使用,还可作为相关专业证观自宜载告书考试的参考书。 第一章望诊 第硫冷一节全身望诊 第二节推握胞局部望诊 第三节望排出物 第四节望舌 第五节望小儿指纹 实训一观看望诊、舌诊录像及舌象模型 实训二舌诊训练与体验 第二章闻诊 第一节听声音 第二节嗅气味 第三章问诊 第一节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节问诊的内容 第三节问现在症状 实训三问诊方法训练 第四章切诊 第一节脉诊 第二节按诊 实训四切脉方法训练及查鲜常见脉象体验 第五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基本证候 第二让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实训五八纲辨证病例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病因辨证 第一溶类吸普白航冲节六淫辨证 第二节情志辨证 实训六病因辨证乌垫病例分析与讨论 第七章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节气病辨证 第二节血病辨证 第三节气血同病辨证 第四节津液病辨证 第八章脏腑辨证 第一节心与小肠病辨证 第二节肺与大肠病辨证 第三节运它药随逐航语所仍固第脾与胃病辨证 第四节肝与胆病辨证 第五节肾与膀胱病辨证 第六节脏腑兼病辨证 第九章其与洲着且化诉理湖上他辨证方法概要 第一节六经归垫恋您辨证概要 第二节卫气营视器相西鲁械血辨证概要 第三节三焦辨证概要 第十章诊断临床综合应用 第一节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第二节诊断的思维方法 第三节主症诊断思路 第四节证候诊断思路 第浆劝骗五节疾病诊断思路 第十一章病历书写 第一节病历的内容和书写要求 第二节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学科建设始于1956年建校之初,由文琢之、廖孟谐、彭宪彰等老中医执教《中医诊断学》教学。 1984年正式成立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在张家锡、严石林、齐素珍、谢克蓉、马维骐、邓勇、赵莺等专家带领下,1988年获得中医诊断学硕士学位授位点,2003年获得中医诊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中医诊断学》课程分别于2005年、2007年被评为校级、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建立中医诊断学实验室,并成为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共建实验室,2009年成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承担全校本科及研究生各专业层次《中医诊断学》《中医四诊技能训练》《中医临床症状诊断学》《中医运气学说》《中医诊断学专论》《中医诊断学通论》等教学。 学科团队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对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副主编全国规划教材、精编教材、研究生教材《中医诊断学》6部,主编《中医四诊技能训练规范》《中华大典·医学分典·诊法总部》《中医望诊彩色图谱》《中医症状辑要》《中医病证诊疗导论》等。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4项,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3项。 教研室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 学科先后有四川省名中医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1人。 学科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中基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片(1—79全集)
本专辑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药学》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广泛用于本科中医基础教学和网络教学,深受好评。 1.3亿 8.0万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0580、 邮箱youkujubao@service.alibaba.com 01《中药学》绪言02《中药学》总论、第一章:中药知识的积累和发展03《中药学》中药学的发展04《中药学》第二章: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05《中药学》中药材的储存、中药的炮制:含义、目的06《中药学》中药的炮制:方法,中药的作用07《中药学》中药的性能:概述08《中药学》中药的性能:四气(一)09《中药学》中药的性能:四气(二)、五味(一)10《中药学》中药的性能:五味(三)、归经(一)11《中药学》中药的性能:归经(二)、升降沉浮(一)12《中药学》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毒性(一)13《中药学》中药的性能:毒性(二)、小结14《中药学》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15《中药学》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中药的禁忌(一)16《中药学》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二)、中药的剂量17《中药学》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各论概述18《中药学》解表药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19《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20《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二)、紫苏、生姜
中医药学要学哪些科目「环俄留学」
中医药学要学习的科目主要有:中药古典文献、临床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体育、外语、高等数学、物理学、数理统计学、计算机基础、就业创业指导。 中医药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中药学类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中药品质评价、质量控制、中成药制备、中药制剂分析和中药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从事中药鉴定、炮制、药剂、临床合理用药、药品经营管理及中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环俄顾问展开剩余内容 更多回答()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获取方案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片(1—75全集)
本专辑由辽宁中医学院——李德新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广泛用于本科中医基础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深受好评。 (参考教材:六版《中医基础理论》)分为导论、中医学与古代哲学、脏象、气血精津液、经络、体...。 1.3亿 8.0万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0580、 01《中医基础理论》导论、中医学和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形成条件、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0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04《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二)、导论小结05《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特色与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06《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一)07《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二)、基本内容(一)08《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09《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五行学说: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一)10《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基本内容(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11《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一)1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的科学思维(二)13《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概述、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一)14《中医基础理论》五脏:心的生理功能(二)、心的生理特征15《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一)16《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肺的生理功能(二)、肺的生理特性17《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生理功能、脾的生理特性(一)18《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脾的生理特性(二)、肝的生理功能(一)19《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肝的生理功能(二)、肝的生理特性(一)20《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肝的生理特性(二)、肾的生理功能(一)21《中医基础理论》五脏:肾的生理功能(二)、肾的生理特性
《中药学》完整版电子书
导航搜索中药学药源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其中以植物药占绝大多数,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代相沿把药学叫做本草学。 而本草学也相应地称为中药学或中草药学。 中草药学就是专门介绍各种中药的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毒性唐代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李励、苏敬等人主持编写了《新修本草》。 全书卷帙浩博,收载中国和外国输入药物达844种。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陈藏器编成了《本草拾遗》,书中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十剂,为中药临床分类最早的设想。 疗法明代是中草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公元1518--1593年)对古代本草学作了全面整理、总结和提高,并吸取了大量的民间药和外来药,写成了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十六纲、六十类。 这种科学的分类法,是中古本草学最完备的分类系统。 中草药学自汉代到清代,各个时代都有它的成就和特色,而且历代相承,日渐繁富。 到了现代,中草药已达5000种左右。 按分类查药按名称查药《中药学》 中药相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与 公共卫生学中医学(综合) 生物医学工程其它(、、、、、)
《中医诊断学》
1.【绪论】概述、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诊法、诊病、辨证、病历)_标清《中医诊断学》02.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基本原则之整体审察_标《中医诊断学》03.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发展简史_标清《中医诊断学》04.【上篇】诊法(第一章延后)第二章:望诊(概述有缺)、第一节:全《中医诊断学》05.得神少神、失神假神(临床表现及意义)、神智异常(癫病)_标清《中医诊断学》06.狂病、痫病、望神的临床注意事项。 望面色(概念、原理及意义、正常《中医诊断学》07.病色(善色、恶色)、赤色主真寒假热和热症、白色主气血亏虚和寒症《中医诊断学》08.面色青主寒症、气滞血瘀、痛症、惊风。 面色黑主肾阴虚阳虚。 望色十《中医诊断学》09.病色交错的生克判愈后(续)。 望形体(强弱胖瘦、阴脏人阳脏人)_标《中医诊断学》10.望动和静及特异姿态、颤动和蠕动及抽搐和拘挛、角弓反张。 第二节:陈晓东V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用户评论1389443ejme满分,老师讲解得太细了,而且知识点很明确,类似的问题和细节上还作了比较突出了重点听友342668927对自学中医非常好,多听几遍,再看下教材进步很大笑看落花张立华讲的很生动。 幽默风趣。 平易近人。 老学者风范。 听友451393597好!讲的好!语音清楚,言语风趣,引人入胜。 简_减最好的《中医诊断学》就是马老师讲的中医诊断学。 1821229qqfj讲得非常好,很容易听懂北辰幸很好听,就是有点听不清楚相似专辑2.22万从零学诊断--中医诊断学豆瓣热门中国推理TOP3,解谜少女奸杀案背后的真相!1656.72万53霸气追妻小甜饼!三宝大闹宝来屋!1.49亿2441携系统重生却只能活到25岁,还要尽快制霸整个娱乐圈,太难了!。
《中医诊断学》完整版电子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断综合运用和病案书写等内容。 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 诊病,亦称辨病,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的病种作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 思维过程对疾病作出病名诊断,是临床各科应讨论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中医诊断学时,还不可能对疾病的病种进行辨别,难以作出病名诊断。 因此,中医诊断学只是对疾病怎样进行诊断的基本方法,以及疾病的命名、分类等作初步介绍。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 在中医学的历史上以及现代文献中,对于证的概念和使用不太统一,有以证为症状者,亦有称病为证者。 当代中医学对于证的约定: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性概括。 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 中医诊断学主要是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辨证分类方法,以及由各种辨证方法综合而形成的辨证统一体系,辨证思维的技巧,常见证型的概念及其。 病案,又称病历,古称诊籍。病案是临床有关诊疗等情况的书面记录。 病案要求把病人的详细病情、病史、诊断和治疗等情况,作如实地记录。 病案是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及司法的重要资料。 病案书写是临床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而也属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之一。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中医学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对于自然界和人体病理的认识,是以直观的方法从总体方面看待其关系,构成了天人相应、神形相合、相关的整体观点。 生理表里中医学认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因果联系,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产生全身性的病理反应,全身的病理变化又可反映于局部。 因此,疾病变化的病理本质虽然藏之于内,但必有一定的症状、体征反映于外,局部的表现常可反映出整体的状况,整体的病变可以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通过审察其反映于外的各种疾病现象,在医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思考,便可求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应象大论》曰: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这便是中医学诊断病证的基本原理。 脏腑灵枢《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说明脏腑与体表是内外相应的,观察外部的表现,可以测知的变化,从而了解内脏所发生的疾病,认识了内在的病理本质,便可解释显现于外的征候。 所以《》总结说: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 盖有诸内者形诸外。 常,指健康的、生理的状态;变,指异常的、病理的状态。 以常衡变,是指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
方剂学(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编辑分类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 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方剂学于20世纪50年代方剂理论体系才得以初步形成,方剂学才逐渐地从中医药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基础和临床的双重属性,联系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中医和中药,衔接传统中医和。 阐明方剂与病证之间治法的关系,揭示构成方剂的诸要素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研究范围主要是以古人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为主线,经典方剂的制方原理、治法、组方思路、方剂配伍、服用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方中的主次关系和功效与主治病证病机相关的配伍原理,方剂适应范围,使用要点,加减变化及剂型选择的规律等。 方法是在传统中医临床观察和思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和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中医学整体、系统、辨证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的结合,方剂学科理论与现代多学科技术手段的结合。 方剂学与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的渗透,运用实验研究的手段,从实证的角度认识方剂效用与方内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阐明方剂效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发现方剂的潜在功效和新用途以及改进传统剂型,研发复方新药。 《黄帝内经》,唐朝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记载13首方剂,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五十二病方》,秦汉时期的文献,载方28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 《丹溪心法》,元代金元四大家之一,著,力倡滋阴。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5.葱豉汤 葱豉汤原助汗方,同煎葱豉代麻黄,莫云二味皆平易,升散通阳效力彰。 7.十神汤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麻黄赤芍兼香附,效堪夸。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轻可去湿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10.华盖散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共,三拗只用麻杏甘,表散风寒力最雄。 11.苍耳散 苍耳散专治鼻渊,白芷辛夷薄荷添,研末葱茶汤送下,升清达窍病能安。 14.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饮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6.宣毒发表汤 疹伏宣毒发表汤,升葛前桔枳荆防,薄通翘蒡淡竹草,引加芫绥水煎尝。 19.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加大枣,阳虚无汗法当谙。
中药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总论部分系统介绍中药的起源及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命名与分类,中药的品种、产地、采集与贮藏,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升降浮沉),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中药的剂型与剂量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导向、以方便教学为目的的编写思路,充分汲取以往各版《中药学》教材成功的编写经验,严格按照中药学教学大纲和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精选内容,确保概念准确,内容完整,叙述精炼,知识点结合完备,充分体现瘦、皱、漏、透的教材特点,更加切合教学及临床实际需要。 本教材分总论、各论、附篇三部分。 各论部分共收载常用中药518味,按主要功效分为22章。 每章先列概述,介绍该章药物的含义、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原则、使用注意等内容。 每味药以来源、药性、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文献摘要(主要为古代本草文献)等项详细论述。 附篇包括引用方剂组成和药名索引两项内容。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院校专家、同仁的热情支持。 上海中医药大学钱伯文教授对全书内容进行了审定,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内容更臻完善。
中医基础理论(暨南大学)—智慧树网
暨南大学陈利国教授团队,历经十几年倾心打造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您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即使是中医零基础的朋友,也能够获得对中医理论的基本了解,为继续学习中医奠定扎实的基础.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教学片(1—82全集)
本专辑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方剂学》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深受好评。 教材参考七版《中医方剂学》,各集标题按实际授课内容整理,因字数限制,部分标注有略。 本专辑介绍了方剂学的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了解表...。 1.3亿 8.0万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0580、 邮箱youkujubao@service.alibaba.com 01《方剂学》绪言。 【总论】第一章:发展简史02《方剂学》发展简史(续)03《方剂学》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04《方剂学》第二节:医门八法:汗法、吐法05《方剂学》吐法(续)、下法、和法06《方剂学》和法(续)、温法、清法、消法07《方剂学》消法和下法的区别、补法;第三章:方剂分类;第四章:方剂组成变化08《方剂学》第一节:方剂的配伍目的、多功效药物的配伍要领、用量特点、炮制和煎服方法、剂型选择09《方剂学》药物功效发挥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和配伍技巧、配伍作用分类、控制毒副作用十法10《方剂学》第二节:方剂的基本结构,君臣佐使的涵义和运用注意,以法统方与治法的关系11《方剂学》第三节:方剂的变化形式、药味的组成和药味与药量的增减变化(随证加减、药量比例)12《方剂学》剂型更换的功效变化及影响;第五章:剂型,传统汤散丸剂的特点,煎法、服法(内外服法)13《方剂学》【总论】小结;【各论】概述;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4《方剂学》麻黄汤(续及附方: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桂枝汤15《方剂学》桂枝汤(续),麻黄汤与桂枝汤比较和临证加减(附:桂枝汤加葛根和加杏子),九味羌活汤16《方剂学》九味羌活汤(续),羌防剂和麻桂剂的发展和运用,香苏散17《方剂学》方剂命名简述,小青龙汤(附:射干麻黄汤和加石膏汤、加辛夷散),止嗽散18《方剂学》止嗽散(续);第二节:辛凉解表(症候特点),银翘散19《方剂学》银翘散(续)、桑菊饮,银翘散与桑菊饮的比较,麻杏石甘汤20《方剂学》麻杏石甘汤(续)、与麻黄汤的比较及附方:越婢汤、柴葛解饥汤;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
中药学
中药学表格版(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中药真伪鉴别中药图谱看图识药中药基源中药成份药理700种中药真伪鉴别图谱目录第一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麻黄辛、微苦,温。 肺心膀胱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三黄解毒膏,医生说是治疗肌肉劳损过度引起的疼痛,和皮下瘀血,莫名肿痛前两年我长期用电脑造成了胳膊的肌肉损伤,去医院拍了片子,做了肌电图,医生说是肌肉劳损加上肌腱损伤有炎症,用西医的小针刀,吃药,电烤箱等方法治疗一个月没有一点好转,反而更疼了,就放弃西医治疗了,花了一万多(因为那段时间刚好分手,西医又觉得是心理因素,同时去看了心里医生,心里医生的价格也算在这一万里面了)最后放弃这家医院然后家里联…马上停止喝4种中药,已被医生列入伤肝\"黑名单\",但很多人不知4年中药美白历程,先避雷再入坑!烂脸警告中药真伪鉴别中药图谱看图识药中药基源中药成份药理700种中药真伪鉴别图谱目录全草类苦地丁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甜地丁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紫花地丁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石见穿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寻骨风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积雪草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泽兰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佩兰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美好生活传递者说个对睡觉困难非常见效还简单专业的方法我喝两个月改善了我的难入睡!咱就是说大脑中的gaba水平平衡之后,睡的是真香啊!适用于95%夜里难以入睡的人!谁用谁知道,绝不骗人!---本人经常性夜里难以入睡,三年多的时间一度严重到心慌,精神恍惚的程度,试了很多法子都不行,最后都是钱花了改睡不着还是睡不着……但今年之喝酸枣仁调理后,我能正常入睡了!![图片]直接高质量睡觉最大的感触就是:酸枣仁真的超级有效果!…和我一起走遍世界,体会中药的\"酸、苦、甘、辛、咸\"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炒制后可减其寒性,盐制引药入肾,增强渗湿利水作用。 知乎官方账号中西医说白了都是生命运行的物理化学规律,总要走到一起的。 医学界有这样一句话:中医偶尔治本,西医总是治标,免疫系统才是王道。 什么意思呢,首先得问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咱能回答的,得找个巨人的肩膀靠一下,今天这位巨人也算老熟人:薛定谔,养猫的那位。